(本地)作家叶舟:用百万言小说“发明”敦煌
本篇文章2678字,读完约7分钟
8月14日晚,在上海书展期间,著名作家叶、、叶舟参观了上海作家书店,并以“作家的奥德赛之旅”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讲座网站
在三位作家带来的新作中,2018年底出版的叶舟长篇小说《敦煌传》最为卷帙浩繁,共计109万字,分两卷,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叶舟1966年出生。他的真名是叶舟。他是甘肃本地作家。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甘肃省作协副主席,曾获鲁迅文学奖。
“不了解中国西部,就是不了解中国。举世闻名的敦煌,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遗址,也是一个中华佛教圣地,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原始血脉。”叶舟说道。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敦煌变得“火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屡创新高。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敦煌以及敦煌背后厚重的历史呢?
可能是通过小说进入敦煌和西域神秘世界的便捷途径。
周野
黄河和兰州
“我从兰州飞到上海,心里有个秘密。以前我想告诉叶,但我不能告诉他。我现在可以说话了。”叶舟首先讲述了敦煌编年史的写作渊源:
1999年,叶舟和叶在《云南文学》杂志举办的笔会上初次相遇。当时《大家》的主编是李伟,每本杂志的封面上都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头像。“李伟先生很能干,包容开放,也很有思想。他当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凸凹文”,就是用各种手段写你的题材。”叶舟回忆道。
笔会结束时,李薇给参加会议的一群人分配了一个任务,就是每个人回家后写一个地方。叶舟记得叶赵岩自称的书名是《秦淮河传》,而李伟给叶舟的书名是《黄河传》,因为他生活在兰州,这个书名更适合“叶舟”这个笔名。
叶舟回到兰州后,每天都在琢磨怎么写《黄河畔的黄河传》,却想不出来。李伟追了几次稿子,被叶舟“破”了。叶舟以为自己是唯一一个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人,后来发现参加笔会的一群作家也没有写,我就放心了。这时,叶舟的兴趣突然从黄河转移到敦煌。“我觉得无论是潜意识还是十几岁时的承诺,我们的新书都是用来信守承诺的。我想叶赵岩老师写的《南京传》里一定有“秦淮河”这个词吧叶舟说道。
兴趣搬到敦煌后,叶舟经常穿梭于河西走廊。众所周知,兰州是黄河唯一的省会城市,位于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窄山谷中,全长100多公里。整个兰州市被黄河分为河南和河北,最窄的地方只有2公里。兰州滨江路有一个著名的雕塑叫“黄河之母”,很多人去兰州旅游一定看过。
“黄河之母的雕塑旁边还有一个叫“白马浪”的雕塑,描绘的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四大师徒,因为据说唐僧就是从这个地方渡过黄河的。这个雕塑雕刻得很好,但也造成了很多麻烦。空前面的孙武手里应该有一个金箍棒,但是以前没有探针的时候,金箍棒经常今天插,明天丢。有一次,当我去那里的时候,我看到孙武空是如何得到一把扫帚的。原来,环卫工人看到孙武·空手里拿着空的雕塑,于是他们放手了。
白马郎雕塑
爱敦煌
和很多80年代的文艺青年一样,叶舟大学毕业后第一次以诗人的身份行走江湖。他90年代写的诗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大敦煌”。2000年,《叶舟》将历年创作的有关敦煌的诗歌整理成书,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取名《大敦煌》。
大敦煌
“”,大也;辉煌,繁华”,这两个字本来是“大”的意思,结果我在前面加了一个“大”。“大敦煌”这个名字当时很火。很多人在各个地方用我的名字,却从来没给过我版税。”叶舟苦笑着说道。
“我觉得‘敦煌’这个词有一种魔力,它们聚在一起就会产生核裂变。敦煌只能是敦煌,其他任何一个字都不好。关于地名“敦煌”的含义,有许多说法。我更喜欢专家说这个地名来自古藏语,意思是“众神的宫殿”。我觉得这个说法极其靠谱。”
在谈到敦煌热门景点莫高窟时,叶舟建议观众不要选择在夏季旅游季节去。“因为明沙山的游客比沙子还多,走在明沙山上的骆驼每天都能吐血。游客骑骆驼到山顶,每次一百块。就这样,骆驼不停地上上下下,大热天不给水喝,骆驼天天吐血都累。”
叶舟在2000年后真的很希望为敦煌写一部小说,因为那一年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当时叶舟工作的报社总编辑说春节假期取消了,记者们在河西四地分成不同的报道组,集中反映河西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风貌。叶舟是酒泉汇报组的组长。酒泉是地级市,敦煌是酒泉市管理的县级市。
叶舟虽然奉命留在酒泉,但他在除夕夜到达敦煌,与敦煌研究院沟通,元旦写了一篇关于莫高窟的报告。去了之后,叶舟发现莫高窟里一个人都没有,只有几个保安和服务人员,他们从家里带了一个菜,正在一起吃饭。
“大年初一,那个巨大的下午,我无所事事,一个人在莫高窟下,在千泉河两岸。”叶舟深情地回忆道:“一瞬间,我坐在那里东望西望,望着莫高窟里所有的佛洞,背后是一条叫当泉河的河。千泉河对岸埋着几十座坟墓,都是敦煌研究院先贤的古碑,都埋在那里,最大的碑是常书鸿先生的。”
常书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文物研究所的首任所长。他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保护,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叶舟对常书鸿非常尊敬。“到现在,我每次去敦煌,都不先进入莫高窟。我得先去常书鸿先生的坟前,给老人点支烟。”
我希望能成功
2000年,叶舟在暖冬坐在党泉河边的时候,发誓以后要为莫高窟写一本厚厚的书。“我看了看莫高窟的佛教石窟,还没有修复,真的感觉像是把书铺在了地上。北方吹过,每一个佛洞似乎都发出悲音,有一种自然的自然之声。后来不知道去过多少次,都忘了。”
小说的构思很痛苦,叶舟推翻了好几次,但真的开始写的很快,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写了一百万字。“我觉得这个空间就像去参加仪式一样。人结婚带20块钱去不是很好。我觉得莫高窟值得一百万字的空间。”叶舟说道。
《敦煌传》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清末民初。内陆局势动荡,但河西四县,边境地区,人烟稀少,成为一个大“锈带”。小说讲述了半个世纪后索、沈、胡三大家族的传奇故事,描绘了河西走廊千年命运的隐秘图景。
《敦煌传》,译林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叶舟为了写敦煌传,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包括唐、宋等。“现在很多人把敦煌和莫高窟混为一谈,但敦煌是一个很大的文化概念。莫高窟只是一个文化遗址,是众多佛教石窟中最辉煌的,面积最大,容量最大,佛像最多,重量最重。”
尽管如此,《敦煌编年史》并不是一部所谓的历史小说。叶舟认为,他的小说“发明”了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敦煌,重塑了一个沙洲城市。“我完全利用小说家的独特权利,肆无忌惮或大胆。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愿意发明一个我认为的敦煌。”
小说中的人物除了王道石和斯坦因都是虚构的名字。还有常书鸿先生的影子。虽然叶舟没有明确叫他常书鸿,但人物的故事就是常书鸿的故事。
标题:(本地)作家叶舟:用百万言小说“发明”敦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