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铁裁缝”阙卫平的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李明娟实习生刘佳瑜
在石化设备制造行业,有一个工作和裁缝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是一个测量标尺和画线,但我们面临重型设备所需的特殊钢材。画线、切割、拼装安装钢板,把钢板钢管变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化工。””说这话的人是被誉为“中国第一脚”的阙伟平,石兰集团放样岗位的首席操作员、高级技师。
这个特殊的“裁缝”每天都要切割一块块坚硬的钢板。38年来,他以高超的技术和饱满的耐心创造了永不掉线的奇迹,还创造了数百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参与制造了许多重型设备,填补了中国石化行业的空空白。
统计显示,阙伟平参与了500多台加氢反应器、螺旋锁环换热器等产品的拉料下料,每年为公司节约钢材30多吨,材料成本100多万元,成为设备制造行业的传奇。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商业卓越的追求,让这位“铁裁缝”成为真正的“伟大的乡村工匠”。
务实而细心的工匠毅力
在石兰集团的车间里,一个机械原件有近100个附件,需要手工绘制数百条切割和焊接线。阙伟平说,出了问题,不仅浪费材料,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可以说是“一线和整件事的区别丢了”。
但在执勤的38年间,阙伟平处理的板材利用率达到95%,主要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这种完美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刻苦练习。上班的时候,魏维平和工人师傅找点,画线,接,一个卷尺,一个石笔。他从不离开;线的长度、大小和连接,他一一精算;空转身改变角度,然后他冥想。
下班后,他的桌子上摆满了机械制图、材料热处理、冷加工工艺等专业书籍。,他通过广泛的阅读和自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我把每一件工件都当成一件艺术品,把一件事情重复上千次."阙卫平说了,做了。
38年来,阙伟平已经记不清有多少盒石笔秃了,有多少卷尺磨坏了。但是,在处理工作信条时,他始终记得:“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不会停止,对精密和精确的追求永远不会结束。过去没有错,将来也不会错。”
工匠的创新信条
除了认真完成任务,观察思考也很重要。“技术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有创新意识。”阙伟平从工作的每一点做起,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
20世纪80年代,为了提高画线的准确性,用铁皮做一对一的模型是常见的做法。但经过仔细研究,阙伟平发现通过严格计算准确率可以达到100%,于是大胆尝试去除铁皮模板。成功尝试后,节省了一半以上的人力、物力和工期。
u形管是机械行业中最常用的连接件之一。阙伟平开发的“U型管五点定位法”成为行业标杆,惊艳绝伦。这项被评为“兰州工人先进技术操作方法”的发明,克服了传统下料方法中管头误差大的问题。
在传统工艺中,弯管必须通过三个焊接接头进行焊接。经过几年的思考和计算,阙伟平提出用五点定位法将三个焊缝改为两个焊缝,工期缩短了一半,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和工时。“企业家太大了,不能奢侈。技术改进和创新必须循序渐进,脚踏实地才是硬道理。”阙卫平说。
继承特技的技艺
虽然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能大师、甘肃省第一位“龙元匠”等多项荣誉,但阙伟平最喜欢的称号不是“师傅”或“导演”,而是“师傅”。“我愿意把我掌握的关键技术和技能传授给年轻人。”阙卫平说,继承老师没有保留。
2013年起,阙卫平担任技能大师。在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他不仅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大家,还通过言行传递了自己对工作和产品的态度。“做好这份工作,不能忽悠,不能急躁,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公司负责的态度。”这是他对学员的口头禅。
通过“培训、训练、比赛”和“传播、帮助、带来”相结合,阙伟平工作室培养了近40名年轻员工,现在他们已经成为生产线上的主力军。
“我们国家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但是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还是不够。”阙伟平坦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标题:(本地)“铁裁缝”阙卫平的工匠精神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