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百年战“疫”的不朽丰碑 ■黄东光
本篇文章1486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疫苗百年纪实》(第一卷、第二卷)作者:江永红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2月本书是一部具有历史故事性质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着眼于中国现代百年历史上的重大疫情,着眼于组织抗疫、使用和研制疫苗。历时两年,采访了大量疫苗研制领域的老专家学者,获得了一些珍贵的口述史料,通过一系列故事展示了中国百年来的抗疫史。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形势,科学应对,吸取经验教训,树立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自从新冠肺炎爆发肺炎以来,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渡过了难关。为了坚定信心,鼓舞士气,树立必胜信念,《中国疫苗百年记录》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医生在大疫面前勇敢表现出大爱的动人故事,展示了中国百年抗疫的奋斗历程。
本书作者蒋永红是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著名军事作家,原解放军报副总编。作者经过两年对大量疫苗研制领域的老专家学者的采访,对这些珍贵的口述史料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并将其融合到这部作品中。
一个多世纪以来,啮齿动物、天花、血吸虫、麻疹、破伤风、乙肝、流感等传染病肆虐中国古代。在此期间,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天下第一的战斗精神,与这些“顽魔”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一系列的疫情防控成果。这本书着眼于中国现代百年历史上的重大疫情,着眼于组织抗疫、使用和研制疫苗,讲述了疫情防控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从北洋初期哈尔滨抗疫到抗战时期中国第一个青霉素的诞生;从解放区窑洞里生产的牛痘和抗生素,到新中国第一次防疫战役——扑灭察哈尔鼠疫;从成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脑炎,到成立全国六大生物研究所;从全国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摆脱“乙肝大国”的帽子,到成为世界疫苗大国。作者以史为鉴,叙述了中国在不同时期遭遇重大疫情时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研制疫苗前后的过程,积累了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等。,凸显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凸显了中国疫情防控的世纪成就。
此外,作者还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叙事手法,精心捕捉了一些医学模式和“抗击流行病的战士”的感人故事,讴歌了他们对世界的帮助和医生的善良。强烈的家国情怀扑面而来,让人肃然起敬。其中有中国公共卫生和现代医学的先驱、中华医学会的创始人连德武,在防疫第一线牺牲的第一位科学家俞树邦,新中国生物制品的创始人、“世界衣原体之父”唐,隔离天花病毒,为我国预防和消灭天花做出突出贡献的祁长青,, 坚持解决废弃厕所科技攻关的武汉生物研究所首席技术人员,中国卡介苗鼻祖王良等。 其中,连德武的事迹尤为令人敬佩。1910年底到1911年初,哈尔滨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鼠疫,31岁的医学博士连德武濒临死亡。只用了67天就成功扑灭了这场严重的疫情。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他敢于坚持真理,毅然冒着生命危险解剖死者的尸体,从而推翻了国际医学权威关于鼠疫只有老鼠传播,没有人传播的推论。他敢于挑战传统陋习,排挤舆论,要求将疫情死亡的遗体全部火化,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同样,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孙冒着生命危险开发疫苗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感动。当时,孙为了查明的病原,分离病毒,弄清黑线姬鼠的活动规律和的传播途径,在农村生活和进食,并在助手的帮助下,在田间鼠洞周围整日整夜。在一次病毒提取过程中,孙意外感染了出血热。经过奋力抢救,他脱离了危险。然而,仅仅休息了十天,他就投身于疫苗开发的研究。经过六年的努力,孙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纯化的流行性出血热亚单位灭活疫苗。时至今日,连德伍和孙勇于承担重担的献身精神,不畏强权的科学态度,忧国忧民的伟大爱情观,仍然具有强烈的时代号召力,激励着我们打赢当前的疫情防控之战。
标题:(本地)百年战“疫”的不朽丰碑 ■黄东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本地)大数据看全民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