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道路畅通住房保障教育均衡病有所医 聚焦民生热点提升幸福指数
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举行了“入学仪式k806公交发车仪式”。护士给老人量血压。川海大桥连接线建成。主干道与四方卢晓村相连
从崎岖的“泥泞路”到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从“靠两脚”到“开车”。从曾经的交通拥堵,到现在的畅通无阻...
70年来,红古区的道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站在俯瞰红古大地的山台上,红古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就像耀眼阳光中的一条银带,蜿蜒在山沟之间,为优质发展铺就了“快车道”。
红古区的公路建设经历了从普及到提高、从数量到质量的发展,改造和建设了一条又一条的“经济之路”和“富民之路”。
近年来,红古区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以解决人们期待已久的出行问题。截至目前,该地区农村公路总里程555.7公里,建成水泥(沥青)道路292.3公里,实现投资1.4615亿元。34个村全部通水泥路的目标已经实现,通公路村覆盖率达到100%,率先完成通公路村小康指标。
华庄镇肇兴村村民老陈高兴地说:“农村的路修好了,老板可以把车摆正了
带到地里,这样我们种的蔬菜就省了不少劳力,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每个人都很富有,每个家庭都买过摩托车和汽车。而不是非得扛在肩上,都是用汽车来运输,这样就把大家从疲劳中解放出来了。"
京藏高速公路海石湾收费站连接路改扩建工程,预计总投资7.93亿元,总建设里程13.585公里,其中主线长11公里,支线长2.585公里。目前初步设计审批已经完成,施工图审查审批正在进行中。
9月17日,甘肃省首个农村公路ppp项目——红古区农村公路ppp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投资约10.37亿元,项目包括红古区农村公路项目、红古区平泰连接路项目、兰溪客货综合枢纽中心及北环路公交枢纽站建设项目。
2017年11月23日,川海大桥连接线工程正式开工。川海大桥南接民和县川源,北接红古区海石湾,是一座特殊的“民生桥”。大桥全长1.625公里,宽31米,采用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还包括东西宽3米的人行道,设计时速60公里。预计主关闭将于年底完成。
此外,红古区还实施了北环路1公里连接线工程,连接民和县与109国道。海药隧道工程总投资4亿元,两条隧道总长近4公里。开业后,从窑街到海石湾的路程将缩短20分钟。
自2016年以来,红古区住建局组织实施了大量以城市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了姚街民门二路北延、海石湾惠民路北延、滨河路东段、炭素路西延等4条道路。海石湾复兴南路、海天街、仁和街、电信路、新安街、大同路、红古路、紫萱路、方正路、窑街跃进街改造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6万平方米,海石湾平安路、红古路路灯改造。2017年9月,窑街煤电公司“三供一业”交接完成,2018年,组织实施兰州华源电力公司海石湾供热、供水、供电系统维护改造工程一、二标,新铺设水管约1700米。
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大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为扩展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房改成了水、电、暖一应俱全的楼房。“1974年,女儿去镇政府工作,住在镇政府提供的土墙房子里。条件很困难。住在窑街大沙村的老党员老严回忆说。
他说:“现在,我的家乡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人们住在茅草屋里,风吹时漏风,雨下时漏雨。现在基本都住在瓦房,楼房,甚至小别墅里。红古区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农民的住房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家人都住在小别墅里。”
近年来,红古区始终把住房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住房补贴、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商品房建设等重点任务。近三年来,共分配出租公租房500多套,发放租房补贴共计440万元左右。
据报道,该区已完成15栋旧建筑和78栋建筑的物业改造,如蓝田原6号新住宅区和物资局。共完成棚改任务3410户,西苑社区、大同路社区、火车站社区、窑街大沙村、海狮湾供销协会周边地块、客运中心至交警大队地块等22个区棚户区改造。同时,组织230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24家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级和所服务的50个住宅小区服务星级评定。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也做好了城市路灯、排水管网、城市桥涵等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保证了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维护受损的城市道路和人行道,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城市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的监督管理得到加强。完成红古区供热管理处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海石湾市所有集中供热站实现天然气供热。同时,饮用水质量达标,能够满足居民用水需求,供水事业健康发展,污水处理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过去又旧又危险的房子现在变成了“大厅”
走进红古镇中心小学,新建的宽敞塑料操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洁而独特的教室隐藏在绿树和草地之间,成为村子里美丽的景观。
红古镇中心小学的变化,既不是个案,也不是偶然。它只是红古区推进重大教育工程,提高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
自2014年以来,红古区共投资1.1295亿元,实施136个项目,全面落实“整体细化”的主体责任。从最薄弱的学校和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突出“四个坚持、四个保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据介绍,在实施“综合整治”工程中,红古区坚持实施消除危房工程:在彻底消除D级危房的基础上,投入4652万元对义务教育中小学C级危房进行综合整治,在13所学校实施20余项整治工程,完成石海一中、石海二中、兰州十七中教学楼建设。新建和改建校舍面积47632平方米,淘汰丙类危房
该区坚持升级薄弱学校的硬件。自2014年以来,已投资5659万元完成王家庄等10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新建兰州市第二十六中学4所学校教学楼、姚街学校综合实验楼、宿舍楼,完成石海4所小型教学楼维修加固。学校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应当严格按照建筑设计的通用规范和标准进行,并及时维护,确保学校建筑安全。
他还坚持改善体育活动的条件。2015年投资460万元建设兰州第十七中学体育场地,面积19884平方米;加固红古一班8所学校操场,总投资380万元,11841平方米。2016年,投资2462万元,完成了16所学校的操场硬化改造,总面积80953平方米,使四川区和姚街区的体育场馆全部达标,海石湾中心城区的学校能够满足师生开展活动的需要。
按照标准的学校建设标准,区内投资1000多万元,为义务制中小学配备图书9.26万册,桌椅8040张,全面配备文科教学、音乐、物理与审美教学、理化与地理实验、饮用水等设备,建成32个心理咨询室。2016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全国考核验收。
红古区海石湾市,正在筹建的海石湾三小学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这所引起红古人关注的小学建成后,将开设36个班级,容纳1620名小学生。招生范围将辐射到海石湾北区近几年新建的大部分住宅小区,对于保证该地区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巩固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消除大班额,解决“择校热”,保证城市学生就近入学的重要措施之一。
红古区还大力改善学校生活设施,修建了9033平方米的学生宿舍,保证每个寄宿学生一张床,彻底消除了“大同店”现象;投资140万元新建3间淋浴房,实现寄宿学校热水淋浴设施全覆盖;建设学生食堂4024平方米,厨房1802平方米,保证良好的就餐条件,满足学生就餐需求;投资46万元购买82个直饮水器,让学生放心喝热水;包括平安小学在内的18所学校新建了旱厕,使农村学校的厕所座位全部充足,城市地区的学校全部为抽水马桶,蹲位设置合理;因地制宜,设置围墙或围栏,满足校园安全需要,投资150万元为学校安装高清监控设备。
努力做好必要的教学点,区内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不足100人的,按100人的标准另行核定公用经费。在保留原有生态的前提下,科学规划,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使教学点成为村里最美的风景,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特色和内涵发展,加强教学点管理,突出一校一牌一校一特色,使教学点“小而精,净而有序”。实行督学负责制,每个责任督学负责一个教学点,帮助指导学校提高管理水平;针对教学点师资力量不足、学科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根据年龄结构选择一批敬业奉献精神强的教师到教学点任教。高度重视教学点师资队伍建设,专门组织部分教学点教师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教学点管理经验。
全区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现代教育装备工程,实现多媒体教育全覆盖;完善学校硬件建设,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达到活力比国家标准;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教师对多媒体、电子白板等多种应用模式的操作能力,通过微课录制、网上“晒”和精品课程评选,努力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教师队伍,全面实现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少病少跑,大病有保障
“以前看病的路很长。现在,家里有个卫生站。看病,从挂号到诊疗,一个小时就够了,方便。”红古区华龙街的大叔大妈说。
住院医生李叔叔还记得以前的医生。他说,以前他看病是因为老问题: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看完不要着急。去看一遍又一遍。现在拍片和彩超都能看清楚。"医疗条件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日,记者了解到,红古区共有128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三级医院1家,二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村卫生中心38家。这组数据意味着健康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服务机构已经完全覆盖到人们的家门口。
红古区的医疗服务坚持“先看病,后付费”的模式,赢得了群众的满意。据报道,截至目前,该区城乡居民14.09万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5万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12.2万份。截至去年12月底,该区13134名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为57%,高血压健康管理率为52%,糖尿病健康管理率为64%,重点人群签约率为71.2%;计划生育专项签约率90%,“一人一策”100%。
省人民医院红古区分院作为分级诊疗的指导医院。完善分级诊疗项目,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分级诊疗病种逐步扩大到251种,乡镇卫生院保留49种病种,多发病、慢性病、结核病纳入试点病种范围。完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控制指标体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格规范医疗行为,严厉查处不符合要求的医疗行为,努力净化医疗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红古区卫生卫生局负责人表示,健康证和健康证“最多运行一次”,制定并实施“幸福红古——‘125+X’老站建设方案”,开展集中养老服务。因此,不遗余力地增加对医疗基础设施的投资。
该区原红古区人民医院现为红古区省立医务所分院,临床科室由2013年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22个。医院通过专用网络线路与省医疗总部建立了远程会诊、远程心电和远程医学影像信息系统。骨盆粉碎性骨折成功切开复位内固定,腹腔镜切除左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等困难手术。省人民医院的专家定期来医院会诊、手术、讲课,帮助指导学科建设,先后增设了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脑科、骨科、老年病科、重症监护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血液净化中心等科室。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等先进检测设备相继推出,检测项目从44项增加到254项。体检和检查结果得到了三级医院的认可,让人在自家门口享受到了“三甲”医院的便捷服务。群众说小病不出家门,大病有医疗保障,享受医疗服务的社会红利。
红古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积极解决民生问题的“纽扣”,不断夯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
9月27日,记者走访了解到,该区均衡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共支出6.1亿元改善民生。今年市区两级人民16个实际项目进展顺利,一批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兰州日报新闻联播记者张旭勇特约记者吕国庆路文房新美乐股份公司修文/地图
标题:(本地)道路畅通住房保障教育均衡病有所医 聚焦民生热点提升幸福指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