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妙笔生花”书锦句“鬼斧神工”雕精品金城微刻葫芦献礼中山桥建成
本篇文章1778字,读完约4分钟
微刻葫芦兰州日报新闻首席媒体记者李/图
1909年,中山桥建成通车。今年,依然雄伟的中山桥迎来了110周年。25日,记者获悉,兰州市著名作家、书法家刘东与“晋城葫芦王”祁创作了一款精美的微雕葫芦,旨在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呈现中山桥110周年纪念。
5厘米葫芦纳922字“中山铁桥福”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兰州是黄河唯一的省会。中山桥(又称黄河铁路桥),位于兰州市核心景区白塔山脚下,是西北地区历史上首次引进西方技术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它被称为“世界黄河第一桥”,是近代中国在西北对外开放的重要见证和历史遗迹,是中德经济合作和友谊的象征,是兰州市的著名地标。2006年,中山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为纪念中山桥110周年而创作的微型葫芦作品,由当代兰州微型葫芦艺术家、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齐完成。在直径约5厘米的蛋葫芦上,他采用了传统的诗画形式,整体效果被称为“鬼斧神工”。画面占葫芦三分之一,主体是中山桥和白塔山。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齐还把滨河路的护栏、柳树、两个水车作为画面的前景,中间用羊皮筏做了一个过渡,将兰州本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一个场景中。
紧接着,我刻上了我10年前的拙作《中山铁桥赋》,共121行922字刘东告诉记者:“这些字用的是齐的飞书,薄如发丝,刻得很细。字迹优美,工整美观,行云流水。”
文学作品与传统艺术的完美融合
2009年,中山桥建成100年,刘东写了《中山桥赋》。之后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这个任务和兰州的一个本土载体结合起来,成为一件带有兰州符号的艺术品。最后,经过深思熟虑,他锁定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兰州微雕葫芦。
”是当代兰州微雕葫芦的后起之秀和骨干之一。90年代因书画、刻葫芦与父亲结缘,有了很深的交集。”刘东告诉记者:“正因为如此,我们之间的友谊自然就延伸了。我找齐把整个故事讲了一遍,纪念中山桥110周年,葫芦里用的是父亲在世时兰州独有的蛋葫芦。所以凭着我们对兰州微雕葫芦的共同热爱和对父亲的深厚感情,这件事一拍即合。”
"作为黄河上第一座现代桥梁,今年中山桥迎来了建桥110周年的重要时刻."他说:“世界上第一座黄河大桥独特的景观和厚重的历史,历史的记载,史料的记载,媒体对她的记载,文人墨客的著述和诗词,记录了一百年来的历史变迁,赋予了中山桥历史文化的内涵。”
人文价值远远超过艺术内容
兰州微雕葫芦始于魏晋,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由光绪至民国一代宗师李文宰、复兴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发扬光大,如王德善、、阮光宇、、马、、阮文辉等。兰州刻葫芦凝聚了历代兰州葫芦艺人的文化素养、艺术遐想、精湛技艺和高尚情怀,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瑰宝。
兰州雕花葫芦是集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和地方特色于一体的独特手工制品,以针(刀)为笔,以葫芦为纸,采用微雕技术进行创作。它题材图案丰富,雕刻精美,写意生动,赶上了中国诗、画、书法的魅力,展现了平方英寸的一切,继承了兰州人对葫芦文化和艺术的独特表达,展示了兰州和兰州工艺美术形象的缩影。
“从本土文化与载体的最佳结合来看,使用兰州微雕葫芦无疑是一匹金鞍马。”齐真诚地说:“这一次,我很荣幸能为中山桥建成110年来创作这样一部作品。这是特色传统文化与厚重人文历史的完美结合,其人文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自身的艺术内涵。”
欣赏微雕葫芦,赞美繁华兰州
"当齐洪敏把他的作品送给我时,我非常高兴."回忆起我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那一刻,刘东的话里流露出他发自内心的喜悦:“齐哥用的是他父亲生前做的一个鸡蛋葫芦,还刻了另一个鸡蛋葫芦,这让我感触颇深。而且这部作品,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天衣无缝的,真的让我这个还有点艺术感的人很兴奋,它的完美绝对是一部杰作。”
"这幅作品本身就是一幅独立的中国山水画."他感慨地说:“画面题材突出,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山峦起伏,层次感浓重,显示了齐深厚的书画修养和雕刻技艺,透露出作者对兰州这块热土的深厚情意。可以说,没有对兰州本土文化习俗的熟悉和深厚的感情,就不可能有如此精准完美的构图和表现。”
“正文是真的。”刘东由衷地说:“值此世界第一座黄河大桥——兰州中山桥建成110周年之际,用微刻葫芦和具有兰州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赋文学仪式来欣赏中山桥的历史,是一件幸事,也是一件雅事。”
标题:(本地)“妙笔生花”书锦句“鬼斧神工”雕精品金城微刻葫芦献礼中山桥建成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