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我把青春奉献给了你,兰州 记“移民”老工人张锦岩
本篇文章1072字,读完约3分钟
兰州日报新闻全媒体记者刘超
在兰州,有这样一群人,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毅然来到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他们不怕吃苦,扎根基层;他们浪费时间和汗水;他们一生都在见证与城市共存的时代发展。他们是兰州的“老”移民。张晋言的家庭代表了那些为支持千千国家三线建设而献出青春和鲜血的“移民”。他们的时代故事,既反映了植根于兰州的移民艰苦奋斗的缩影,也反映了兰州城市从“贫瘠”到“富裕”、“破茧”、“蝶变”的艰难历程。
1956年,19岁的张晋言响应建设三线、支援西北的国策,毅然从上海来到兰州。“来兰之前,我在上海第七运输公司工作。当时约有三百人前来支援兰。”张晋言回忆说,当时兰州的条件很艰苦,与曾经的“十里洋场”上海相去甚远。
由于差距巨大,和我一起来的300人,大概有一半很快就回到了上海。“回去的可以由当时的上海劳动局重新分配,但我觉得来了就安全了,来了就好了。”张晋言说。不久,他被分配到兰州石化化肥厂,然后到蓝花机械厂,在那里他做了十年的车工。1962年还被评为省部级劳动模范。此后,张晋言先后在群众工作部和工厂工会工作,直至担任工厂工会副主席。然而,张晋言这样评价他的工作。他说,当他是工人的时候,心里就有一种感觉,就是进了工会,就要做好帮助工人解决实际困难的工作。“永远记住,你原本是一个工人。你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退休后,张晋言加入兰州石化退休中心互助组,负责该居住小区老人活动中心的服务工作。“其实我什么也没做,只是每天开门,打扫卫生,帮助解决老人的一些问题。毛主席说,大事不能做,小事要做。”张晋言笑着说道。然而,就是这样一件他做了20年的“小事”。
如果说在工作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劳模”,那么他的妻子陈在整个家庭生活中扮演着“全才”的角色。陈从来到兰州以后,就一直在西固富力路百货公司当店员。她说:“我们晚上9点才下班,她老婆的工作就是‘两头不晒’。她早上出门的时候太阳还没升起,晚上下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对家里的孩子来说可能很苦。”张晋言不仅长期上班,还经常去礼县支农,有时半个月。这时,陈一家的重担就落到了身上。说起这些没有张晋言“参与”的家务活,非但没有丝毫抱怨,反而脸色苍白。她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支持和拥抱妻子。
今天,和他的妻子陈已经八十多岁了。在采访中,张晋言还透露,自己的条件符合上海知青回沪政策,但没有考虑回去。“我在这里已经几十年了,对这里的每一棵树和每一棵草都有感觉。我不愿意离开。”陈也支持妻子的想法。“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生活比刚来兰州时好了多少倍。近年来,兰州发展迅速。空的煤气质量也不错。留在这里养老就好。”
标题:(本地)我把青春奉献给了你,兰州 记“移民”老工人张锦岩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