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兰州战役纪念馆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
【本报】(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Xi西龙通讯员陈晓晶)“在兰州战役纪念馆,我了解了很多兰州战役的情况。我为我们了解历史,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好的激励。”最近,来自兰州交通大学的学生王子龙(音译)如是说。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很多人热衷于风景旅游,同时也开始关注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根据这一变化,兰州战役纪念馆着力打造和提升红色旅游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发展。
深耕挖潜传承红色基因
兰州战役纪念馆由南向北,其建筑风格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形式,保留了建设初期的“之”字形结构,飞机在空.中部起飞核心区主干道是秀才性格最长的竖线,从大门直接通向像云一样连接天空的纪念碑。
景区大门是公众第一次了解红色景区的关键。这是进入纪念馆的第一道大门,由东侧8根旗杆和西侧升起的26根钢柱组成,象征着8月26日兰州战役的胜利和兰州解放纪念日。二十六根钢柱像26支钢枪组成的钢铁长城,三只白色和平鸽向上腾飞,体现了兰州人民对关心国防、热爱和平的美好向往,象征着兰州团结奋进的精神。纪念馆保留了最早的第一道大门,由四个对开的铸铁铸造而成,两侧各有两面鲜艳的红旗,象征着红旗上染有革命烈士的鲜血,四个门柱的顶端各有四个火把,象征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扇门的四角各有一只鸽子,象征着烈士们的流血牺牲只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永远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
兰州战役纪念馆负责人严志毅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兰州战役纪念馆注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党建、建军、建国、抗战胜利、烈士纪念、国际博物馆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等结合起来。重要活动主动搞好主题游,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讲清楚党史军史的故事;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尊重先烈,传播优秀文化,培育良好风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主题,探讨开展有针对性的未成年人教育和展示活动,让红色文化滋养青少年的心灵。
通过内联和外展讲好红色故事
自2014年以来,兰州战役纪念馆在博物馆区中轴线西侧的特殊位置重新展示了1025平方米的空博物馆。半年后,这里的基础展示综合了展示艺术、绘画艺术、景观艺术和当代科技,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兰州战役纪念馆,展品、艺术品制作和场景还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具有强烈的空.意识博物馆里陈展的内容是根据时间顺序和相关背景设定的。由序言堂、奏西序曲、追千里、血南山顶、集结青马主力、庆西北解放、结束语七个部分组成。
记者看到,序言厅的浮雕《突破》栩栩如生;馆内巨大的半山水画,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巧妙运用和对比,生动地再现了兰州各战场激动人心的战斗场面;用4d打印手工制作的下沉式电子沙盘,是纪念馆的技术创新成果,真的很震撼。值得一提的是,展厅还还原了战时黄河铁路桥的原始风貌。铁桥战场是当时国民党军队的指挥所,也是整个兰州战场的最后一站。敌军败军从铁桥撤退。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红色文化教育,兰州战役纪念馆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还原场景,对青少年进行专题讲解,利用“讲故事”来增加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此外,场馆还向学校发送主题、展览和讲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家长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如今,场馆已经成为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第二课堂”,在兰州红色文化、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了先导作用。目前纪念馆采用博物馆模式,一周开放六天,即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关闭;开放时间为每天9:00-16:00,除春节外所有节假日不休息。
为了方便游客,5月17日,在兰州战役纪念馆扫描自助听讲解代码的智慧博物馆正式上线,满足了部分无法参观博物馆的老人和异地游客的需求,彻底解决了个人客户无法获得讲解服务的问题。
近年来,兰州战役纪念馆广泛动员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收集以红色历史遗址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线路,通过现场体验、公益单车、网络直播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兰州这片热土的革命传统和文化。
标题:(本地)兰州战役纪念馆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