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30多年前的编辑来信
本篇文章920字,读完约2分钟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席卷中国。在这种浪潮下,兰州报诞生了。它报道兰州的新鲜新闻,以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像磁铁一样,它吸引了读者,我也成了这份报纸的狂热读者。
《兰州报》周二出版,四版,年定价定在6元。当时的宣传口号是:“少抽一盒烟,可以订一份报纸。”刚开始出版的《兰州报》是小报,但有自己的特色。《兰州报》更名为《兰州晚报》后,增加了“兰苑”、“晋城古今”、“大西北”、“夜思”等栏目,更具趣味性和知识性。身边很多读者都在收集晚报。红古区老干部王海玲先生多年来收藏了《兰州晚报》十余本剪贴簿。目前我自己装订的《西部晚报》有6份,剪贴簿几十份,其他报刊几十份。今年5月13日,我发表了20多份《兰州晚报》?乡村版和各种原始文献捐赠给兰州日报历史博物馆。
这是《晚报》编辑的一封信,我保存了30多年。我是一个细心负责的编辑,一个好老师,一个好朋友。附上全文,只是说在我的进步背后,每一步都有他们鼓励的目光。大寿同志:
星期天,我在报社值班的时候,收到了你的来信,看了觉得很开心。多一个朋友,多一份力量。珍贵的友谊是生活的润滑剂。你是对的吗?
特别值得学习的是,你穷且勤奋,自力更生,孜孜不倦地学习。说实话,很多稿件质量不高。对于有价值的,需要花很多时间在沙上淘金,仔细修改。当我看到你在压石、收废上的手稿,清新、流畅、干净、清新、独特、创新,让人心情愉悦、轻松,于是我立刻在报纸上发表。葛汝贤同志来兰州留学叙利亚时,我对他支持《兰州报》表示感谢,对你的聪明才智表示钦佩。葛老师讲了你们勤奋好学的情况,成了我们的友谊纽带。
今天上午,我同我们经济部的领导杨同志谈了关于你要求继续学习新闻写作的问题。他说你可以来,但是要得到我们单位领导的同意和介绍信才能接受。在报社读书的通讯员,主要工作是边做边学,在编辑部实习。他还编辑手稿和采访,有时和记者一起,有时分开写。以前在报社读书的同志都是这样。如果你认为你能来,就和领导谈谈。
就是这样。我以后再说。
祝你健康快乐。
段玉强(1989年7月1日)
我今年72岁了,一直很爱兰州晚报。40年来,兰州晚报像一场春雨,默默地滋润着万物。对我来说,就是因为这份报纸,我终于收获了很多。
□潘大寿
标题:(本地)30多年前的编辑来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