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1-06 02:06:02 阅读:

本篇文章2710字,读完约7分钟

▲游客在草根博物馆欣赏“图腾的百姓”,背面红色牌匾为“龙袁腾飞”。▲祖书《孙凤居百体篆书》▲《黄河九曲龙》用篆书创作。说明黄河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一路奔流至甘川交界处,形成九弯十八弯的壮丽景色。陈十三作品陈十三,武泉人,1955年生于兰州。现为甘肃农民书画研究会会长、兰州聚文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兰州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书法和木雕作品多次被省级广播电视台、各种报刊杂志报道出版。陈十三通过木雕技术雕刻了600多件(组),他的作品获得了许多奖项。2010年7月,被兰州市授予“农民艺术家”称号。2015年被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12月,由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兰州城关区文化中心、兰州手工木雕技能培训学院和基层博物馆共同编辑的《金城牌匾——陈十三雕刻牌匾集》在兰州出版。这本书包含了160年来陈十三的雕刻牌匾作品。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木雕艺术品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很少见。在一般大众的印象中,木雕似乎是只会出现在博物馆里的艺术品。事实上,木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据说木刻鱼出现在7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秦汉时期,木雕技术趋于成熟,雕刻工艺精湛完善。曾经民间广泛存在木雕艺人,大多是师徒父子传授,一直保存至今。日前,记者见到了木雕师陈十三,他是兰州唯一具有代表性的手工木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他与带有浓重兰州口音的木雕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据陈十三说,受祖先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木雕。第一次谈到木雕的“震撼”,陈十三说,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祖父陈万青正在雕刻一副脚镣。以前的鹤是他祖父雕刻的。这座雕塑立刻吸引了他。从那以后,他对自己的生活上瘾了...陈十三的父亲陈宝勇曾担任兰州红星木厂厂长,也是一位优秀的木雕工匠,擅长书法和写作。从此,陈十三跟随父亲学习木雕技术。陈十三回忆说:“我记得我爷爷去世的时候,他告诉我要继承木雕技艺……”也就是这一年,他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试图继承家族的木雕技艺。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然而,获得任何技能都不容易。“木雕初学者,有些吃不下苦,很费力,手经常被刻刀到处划。另外,我是农民,还需要出去打工挣钱养家。花在雕刻上的时间越少,但还是坚持咬着牙。”陈十三说他的第一部令人满意的作品创作于1989年。当时他用了一周的时间完成了《黄河九条曲线龙》的木雕。这部作品以中国人和印度人为创作源泉,表现了古代黄河的宽广和宽广,以及勇于进取的精神。工作得到了当时业内人士的认可和好评。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说到木雕,人们对它的制作工艺很好奇。陈十三说:“选择原材料是木雕的第一步。木雕是用木板做的。红木和黄杨木是非常好的木质材料。雕刻不同的作品,对木材的选择极其挑剔。”陈十三精通普通木材的特性,这使他在雕刻方面得心应手。“选好目标之后,就要开始起草了。起草是把创作出来的书法字体画在木板上。这个看似简单的步骤,是决定木雕作品成功与否的第一步。如果要雕琢自己的作品风格,只能自己创作稿件。接下来,雕刻是关键环节,用切肉刀去除板材上多余的部分,使板材的整体画面趋于和谐。受木板纹路的影响,雕花板面下的强度完全基于多年的经验。总之,一件完整的木雕作品,要经过设计、描绘、雕刻、绘画、上油、打磨、装裱等诸多过程。陈十三强调,雕刻是对工匠工艺最重要的考验,刀的深度和宽度、刻槽和1.1英寸的笔画都非常讲究。只有处理得当,才能得心应手,让墨的本来风格和韵味再现。雕刻的时候,要一心一意,双手合十,要像熟练的工人一样,每一笔每一刀都懂。”雕刻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作品的敏捷性,电子雕刻无法模仿和搭配。机械雕刻虽然更快更准,但过于死板,体现不出工匠的匠心。”陈十三告诉记者。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在陈十三的许多木雕作品中,书法占了绝大多数。他的作品可以充分体现书法家泼墨时的魅力和气场。通过陈十三的手,家具、匾额、门窗和对联都刻在木板上。这也要归功于他的老师,著名书法家薛。经过多年的学习,陈十三遵循老师的指示,以艺术扬善,在书法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在书法深厚的基础上,陈十三的书法和雕刻作品自然受到大家的青睐,并逐渐在主要旅游景点和文化场所流行。他的作品曾被省慈善总会、省藏家协会、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文庙、省诗画协会、王阳明纪念馆、东莞阴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李文化研究会、中国孔府画院收藏。兰州市小溪湖公园正门挂的木雕对联,大家都很熟悉,那是“世态炎凉,荷塘东移胜过去,两山变青变蓝”,出自陈十三之手。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在陈十三的影响下,他的年轻一代也非常喜欢木雕艺术,他们也在学习雕刻技巧。他的著名木雕作品《百家姓图腾》是他儿子创作并雕刻的。也有很多大学生和民间爱好者来这里向他请教。陈十三说,木雕技艺的传承必须有其核心文化价值。祖先雕刻这些东西是有意义的。所以在木雕家中,一直有人说“雕花必须吉祥才能圆满;“画中有戏,只看一看就有味道”这句口诀,保留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吉祥寓意,是对民俗的尊重。虽然手工雕刻的门窗和家具不再是市场的主流,古民居的雕刻也很难找到,但正是像陈十三这样的民间艺术家的坚持,使得这些宝贵的技艺得以传承。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陈十三说:“我有幸成为兰州唯一一位参加木工培训的木雕传承人,我的毕业雕塑《龙源腾飞》也备受赞誉。这让我深受鼓舞。民间流传的一些古老文化几乎失传,我会继续努力传承民间木雕工艺。”2018年春节,陈十三将他原来的工作室“草根馆”升级为草根博物馆,收藏了200多件(组),接待了1000多名游客。陈十三说:“建立这个博物馆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和继承手工木雕艺术。木雕是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但现在知道的人不多。我的小博物馆可以让更多热爱木雕的朋友全面了解木雕艺术,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快速简单的电子雕刻逐渐成为主流。愿意静下心来做手工木雕的艺术家越来越少,这也是对陈十三这样的工匠的严峻考验。但是在他看来,在细节上还是比较生动巧妙的。40多年来,已经过了黄金时代的陈十三,一直默默坚守着自己的手工作坊,将自己的体温转移到木板上,与艺术品融为一体,亲手将木板赋予艺术生命。正是这种简单的坚持,让他的木雕有了更加鲜活的未来。陈十三说:“在我家祖传的书里,有光绪年间在孙凤出版的居先生的《百体篆书》一千字,其中有蝌蚪、八卦、钟鼎文、鸟迹等。这本书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把这个祖传的《巨百体篆书千字文》演变成自己的创作内容,通过木雕技艺呈现出来……”我相信,他愿望实现的那一天,也将是他用木雕艺术完成与祖先精神对话的时刻。

(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

标题:(本地)给木板赋予艺术生命 访木雕艺人陈世三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网推荐资讯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