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他们,白衣执甲逆风行

(本地)他们,白衣执甲逆风行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1-02 01:45:01 阅读:

本篇文章3032字,读完约8分钟

这是用生命去执行使命的热血责任——自新冠肺炎肺炎爆发以来,4.2万白衣天使奔赴荆楚,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务工作者在与疾病的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白衣天使一次又一次的同时飞奔,一次又一次的将他的生命从死亡中拯救出来。他是新时代最美的天使,真正的英雄,最可爱的人。

日夜守护危重病人,只为一命

“没有他们没日没夜的熬夜,就没有我们的生活!”现已脱离危险期的陈先生、王先生均已撤机,感谢日夜守护的程医生、林医生。

他们口中的两位医生是武汉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的林杰和程波。

1月19日,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就读于武汉协和医院的林杰作为市六院第一梯队“战斗人员”进入医院隔离病房。

“哥哥回来了,我一定要帮他!”林杰上前线的第二天,医院的综合科医生程波也跟着上了前线,并肩作战。

隔离病房不吵,但是充满危险。这里没有硝烟,但却是抗击死亡的第一线。

1月21日晚11点,外科12楼隔离病房7床陈先生的监护仪发出了报警。此时他高烧一周,呼吸困难,嘴唇发紫,血氧饱和度只有80。

“立即戴上呼吸机,增加氧气流量……”在病房值班的程波迅速做出决定,并立即救了他。

这里的病人还没有脱离危险,另一个病房的28岁的王先生也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林杰发现后,立即实施无创呼吸机等措施迅速抢救,并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直到凌晨4点,看着两个病人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0,才稍微缓解。

两个多月,医院外科12楼就是两个人的位置。他们不硬说话,并肩战斗,坚守隔离病房,连医院的门都没有出。

“我和病人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很踏实!”林杰的一句简单的话让人们哭泣。

在武汉,临时组建的“抗疫组合”很多,其中和周的“黄金搭档”就是其中之一。

“9mm,大瞳孔,生命危在旦夕,比如倒塌的建筑,让人哭得太快反应不过来或者思考不过来。这时候,我真想多活一会儿……”3月16日,44岁的杨建忠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了这首诗“9毫米”。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校区是救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十几个外省的医疗队日夜奋战。其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急诊科主任带领的“重症监护小组”与武汉大学东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合作抢救生命。诗中描述的情况“9毫米”是他们在战斗中惊心动魄的时刻。

“那天查房的时候,我把手放在病人脚背上量脉搏,发现上面全是紫癜。经过快速评估,我以为病人血压虽然正常,其实是休克了。在立即给予液体复苏等积极治疗后,30分钟后,患者心率突然下降,血压下降,瞳孔扩散。我当时量了一下,9 mm,摊到一边。”

杨建忠说,这在临床医学上非常罕见,但病人的心跳仍然存在。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抢救,病人的血压终于稳定下来。

当日后半个月,“抗疫组合”带领两支队伍,日夜守候,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患者病情稳定好转,但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气管切开。医院的“气体切割小组”立即前来实施手术,杨建忠与他合作。“我已经和周主任达成了默契。插管、气割等高风险操作尽量,不是我也不是他。我们必须保护年轻医生。”杨建忠说。

手术后,病人的情况仍然很危险。为了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在此期间,和周·,“黄金搭档”及其队员轮流守护在患者身边,盯着监护仪器上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一点一点调整参数,只是“让患者的生命倒流”。

从“辨证论治”到“一人一方”,尽力治愈患者

8份软成绩单,6个病房,200多个名字,症状,用药,检查报告...在湖北省黄石有色金属医院,这些不断更新的软抄本记录了江苏对口支援黄石医疗队三名成员为患者的意向。

“这个病人在7楼37号床上。”“患者77岁,入院后一直抑郁,没有陪护。”"那个男病人换了病房,因为他的床不舒服。"……说到每位患者的姓名和病情,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禹卫说得很清楚。

记住所有患者的名字和病情,不是靠“超脑”,而是靠无数次的接触和交流。

从2月11日起,禹卫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叶莉、江苏省中医院主管护士高娟一起,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

刚到的时候,面对近190名住院患者,三个人花了三天时间整理了所有患者的情况,每个患者的情况都记录在本子上,并且用心彻底了解。不仅如此,他们还及时将几名有重疾迹象的患者转移到医院。“永远不要让病人的症状改变,从他的眼睛里溜走。”禹卫说。

这家医院确诊的患者都是比较温和普通的,三个人共同努力治疗中医辨证的重点患者——禹卫询问了患者的症状,高娟仔细记录,叶莉拍了舌苔的照片。治疗小组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疾病,尽可能对所有患者采取“一人一方”。

打开叶莉手机里的图库,屏幕上全是病人舌苔的照片。“不止一个病人,”叶莉说,拍更多的照片是因为戴护目镜时经常有水蒸气,所以看不清病人的舌苔,而舌苔的特性对医生开正确的药非常重要。

不仅治病,还“治心”。一名女性患者的五次胸部ct扫描显示肺部炎症基本被吸收,但一直低烧。调查发现,病人焦虑、烦躁,因为他想念家里的孩子。医生在积极开导的同时,在中医中加入了疏肝解郁的药物。经过几天的治疗,病人的病情明显好转。

“当了20年医生,黄石的工作经历注定难忘。第一次穿厚重的防护服,第一次戴三层医用手套...看着病人病情持续缓解,直到痊愈,真的很欣慰!”禹卫说。

坚持胜利的日子,摘下面具,定格最美的笑容

2月5日上午,刚刚结束12小时夜班的武汉市肺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张美玲在回酒店的路上突然变黑并晕倒。

当她醒来时,鼻子一阵剧痛。做了ct后,确诊为骨折,但因为全院都在抗疫,一时无法手术,只好咬牙坚持。

这种坚持是什么意思?每次戴着护目镜进病房,都像用刀割破鼻子一样难受,但她并没有提出撤火线。2月15日,在各医院的协调下,张美玲接受了矫正手术。

手术后,张美玲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可以戴护目镜吗?”医生告诉我,戴口罩一定要小心。你暂时不能戴护目镜。你最好休息一下。

但是第二天,张美玲又出现在了部门。“你不能戴护目镜,不能进入隔离病房,但我可以在科室外戴上口罩,去药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要和大家打。”

张美玲的鼻子仍然淤青,但她很高兴知道她的鼻子形状和呼吸不会受到影响。

“我还没见过武大的樱花。这场战争“疫情”胜利后,我最想见到的同事就是看樱花。当时,在樱桃树下,每个人都摘下面具,定格我们最美的笑容。”张美玲说。

3月18日上午,刚刚完成第二次医学隔离观察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濮佳媛回到家中,看到离家近两个月的家人,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新冠肺炎爆发肺炎后,濮佳媛第一次自告奋勇。作为医院发热门诊的第一批医护人员,他在1月22日率先投入战斗。

医院发热门诊成立之初,会诊量很大,溥家院有时会忙上十几个小时。对于疑似患者,蒲家院会拿棉签棒,小心翼翼地贴在患者的咽后壁上,采集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这项工作往往伴随着风险。有一次,病人张嘴集合时突然咳嗽。濮佳媛虽然担心被感染,但还是继续稳定双手,确保采集动作清脆利落。

经过14天14夜的战斗,濮佳媛和第一批医护人员一起被隔离。就在隔离观察结束前,溥嘉园认为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再次邀请他参战,毅然回到发热门诊。

日复一日,脸上每天都留下面具疤痕,溥嘉园视之为刻在脸上的勋章。

虽然工作中有苦有泪,但濮佳媛始终记得,治疗病人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看到全国疫情数量下降时,我知道胜利一定会到来。”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标题:(本地)他们,白衣执甲逆风行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网推荐资讯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