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打招呼”看变迁
本篇文章1048字,读完约3分钟
罗雪雅
问候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礼貌交流。每天出门见朋友同事,都会主动打招呼,表示友好和礼貌。这个微小的举动,不经意间传达了文明与和谐。
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内容。在我的记忆中,上个世纪中叶,最常用的问候语是“吃饭了吗?”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饭绝对是最重要的问题。所以,人们见面的时候,首先会问对方有没有吃东西。除了问候,他们还表示关心。久而久之,它就成了一个常见的公共问候用语。
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和妈妈出去,她总是笑着和熟人打招呼:“吃饭了吗?”当对方回答“是”时,她会回答“是”。如果是学生,她会补充一句:“吃完早点去学校,不要迟到。”
妈妈在矿上有很多同学,也有很多人主动和她打招呼。不管谁问她“吃了吗?”她会笑着回答:“对,你呢?”有时候,她不吃饭,或者不在吃饭的时候,也是这样回答的。我好奇地问妈妈:“你为什么撒谎?”母亲说:“这不是谎言,这是礼貌。别人跟我们打招呼,我们一定要礼貌地回答别人。”
长大后,我去了农村。我的大部分制作团队都是客家人。他们用粤语或湖南语跟我打招呼,有的说:“豪华稻田(意思是‘你吃过了吗’)?”有的问:“吃了吗?”我也学会了他们回答“奢侈、奢侈”、“哽咽、哽咽”的语气,学会了用这些话问候他们。就这样,你来我往,我和农民朋友的距离突然缩小了很多。
1972年暑假,我去兰州看我三爸。三个爸爸住在解放军第一医院的军区大院里。这里的人来自祖国各地,但我听到最多的问候是“吃饭了吗?”他们大多说兰州官话,见面就问:“吃倪梅?”答案是“吃,吃,吃”。
可见,“无饭吃”几乎是那个时代,从农村到城市,从学校到军营,对于群众来说,全国统一的、首选的问候用语,无一例外。
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时髦的年轻人穿喇叭裤。这个年轻人留着长发,带着一台“砖头”录音机。会议是“嘿!”问候已经成为时尚。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合资企业的兴起,劳动人民越来越时髦,“先生”“小姐”“你从哪里发家的?”与时俱进的问候应运而生。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问候语越来越丰富。“老师”“师傅”“帅哥”“美女”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广泛的使用,而“你好”则成为最简洁的问候。
在快乐美好的环境里,在人来人往中,我们相遇。我们理解。熟人有什么关系?用友好的问候来问候对方:“你好”,伴随着亲切的微笑,或者适当的点头挥手,既问候了对方,又让对方感到温暖。在这种温暖的问候中,人们传递着善意和友谊,展示着文明和礼仪,创造着美丽的风景。
标题:(本地)“打招呼”看变迁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