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舞剧《醒·狮》断想
本篇文章2622字,读完约7分钟
□燕森林文字/地图
在入口的右侧,有一个狮子头:巨大的头骨,白胡子和大眼睛。明明是道具,静静的等着观众入场。
广州人真的很有想象力。只有这个狮子头做了画龙点睛之笔,造成了很多艺术上的悬念和吸引。这部舞剧是2019年国家舞台美术项目资助项目,讲述的是打狮子的故事。出现于五代十国的狮子文化,在广东南部已经流行了几千年。果然,这个道具是舞狮的人举过头顶的,而且一定是满满的毛,眼睛开合,是独一无二的美。因为这里的狮子形象一直威武醒目,充满灵性,引人注目,被乡亲们称为“醒狮”。为什么要在《清醒》和《狮子》之间加一点分隔作为这部舞剧的片名?这在几部民族舞剧诞生的过程中有过辉煌经历的兰州观众心中显示出一个问号。
在“狮子王争霸”前夕,三元里很忙,丰儿和阿星是有感情的相遇,龙少显才华。在茶馆里,《觉醒》以一种狭隘的方式遇见了龙..."
字幕总是以简洁的文字提示观众。丰儿、丰儿的表妹绍隆、阿星和阿星的妈妈叫醒他们的妈妈。这四个主要人物及其各自的命运轨迹,始终贯穿整部剧《序曲崛起》《一个谭青》《两个醉眠》《三入阵》《司发威》《结局老师》即使有更多的舞蹈和道具,更炫目的场景和灯光,更优美的服饰和横幅,更悠扬的弦乐和声音,也不会停止。人物命运冲突的走向是戏剧的灵魂。这是所有戏剧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堪称“故事骨架”。有了这个骨架,剧情才能展开。没有这个骨架,就不是“戏”。
聪明的创作者总是在编排“核心元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人物的抒情性。舞剧以舞蹈为主,舞蹈是身心完美统一的最高境界;舞剧把所有的艺术元素都带在主要人物身上,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依次排演,层层递进,密密有序,总是以不同的舞台亮点,在不同的角度和季节,揭示人物心灵和命运的戏剧性开合。广州的这部舞剧真的做到了极致。
屏幕上:天空阴云密布,海浪无处不在,船又强又黑,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入侵者炮弹声。纱帘前:一男一女纵身在雨中。回家的丰儿在街上看到这一幕,惊呆了,也吓坏了。他拿起那个人的“烟枪”扔了。
灯光昏暗明亮,让人在台上更加惊恐:房梁歪了,房屋倒了,三元里的木牌匾在烟雾中摇摇欲坠,瓦硕挣扎的人们脸上充满了恐惧、恐惧和无助。很明显,这里的茶馆、武馆、街头珐琅都被入侵者的炮火摧毁了。
这一幕不长,却惊心动魄。这一幕简洁而有层次,有“大笔浓墨”的力量,可谓全剧的重点。公元1841年,反对西方列强野蛮侵略的战斗在广东南部展开。这是历史的真相。广州英勇的“三元里”是中国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第一面光荣旗帜。可能我们差点忘了课本上的描述,但在这部舞剧里又被激活了,让人觉得震耳欲聋。因为吃烟地的龙别无选择,只能惊慌失措,当它们看到坚强单纯的清醒时,它们那高傲好斗的气质还在。然而,那个美丽可爱,有着“吸引狮人”魅力的凤儿,却被炮弹打死了,灵魂真的飞走了。清醒是尖叫和尖叫。善良隐忍的觉醒母亲就在龙面前把觉醒的儿子拉得酥脆,龙被卡住了,颤抖着,后退着,又恨又爱又恨又内疚了很久,疯狂地扑向披着红绸的表妹。
人性在这里自然流露,生活在这里轻松,热血在这里滚滚。就连这位忍了很久的醒着的母亲也摘下了头巾,露出了法华,挽起了袖子,打起了大鼓。一瞬间,鼓声大作,鼓声震动大地;清醒和绍隆最终走到一起,再次抬起狮子的头,跳上高台,与狮子共舞,吸引狮子群舞,这在周日掀起了风和雷...
这一幕已不再是常见的“打狮子”娱乐。甘肃大剧院的观众已经呈现出“爆棚”的形状,人群正在振奋人心,掌声和呼声不断。此刻很奇怪,但是一系列这样的话从我的心里闪过:文化自信,历史使命,当年最初的愤懑,今天的奋斗历程...我在闪影里想,这些能和这部舞剧有关吗?但是我在这里一瞬间就想到了!
感觉、认识、表达、揭示,创作者早已在自己的艺术作品深处起舞。这就是正在全国巡演的广州舞剧《醒狮》的高度、深度和厚度。
这是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成功探索,是一部充满“无形”创新发展成果的精彩舞剧。所以好看,干练,充满美感和欢乐,启迪人心,处处闪耀着亮点,是不可能放弃的。
舞狮与南拳相结合,武术与杂技相媲美,木鱼说唱与广东音乐产生共鸣,岭南民俗与四乡风情交汇,传统舞狮与现代舞相互辉映。都是“非遗”保护项目,在同一个框架内交融共舞,使得醒狮的整个舞台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岭南文化美丽、多彩、细腻、大胆的艺术氛围。
主体还是舞狮表演:完成眼睛、上升、攀爬、摘绿、走动、闪动、拍打、四旋跳跃,甚至抓痒、抖毛、眨眼、怀疑、敬礼、过山、上楼梯;舞者们走着,飞着腿,跳跃着,为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唤醒狮子,然后来一场空中部难分的南方武术,多么英雄!这样,舞剧和舞台艺术的魅力在众多“无形”形式的综合展示中凸显出来。再者,单头棍舞、长板凳舞、绑脚小板凳舞,甚至制作狮子头的“无形”技能,也被创造成“绑龙骨舞”。手与唇的配合,诞生了用竹皮扎狮子头的舞蹈,伴随着木鱼歌《叹天下》的弦律,夹杂着外面竹皮的噼啪声,在工作生活中很有意思。放大了很多倍的狮头“龙骨架”,成为了清醒的杂技的脊梁,杂技表演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丰儿姑娘数次表演的“佛头舞”,既刻画了人物“舞狮”的主角,又表达了与险恶形势的戏剧性对比;被兰州人称为“大头娃娃”的民间舞蹈在这里有着不同的呈现和意图。
充满台湾的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过程描述,也不是静止的玻璃橱窗展示,而是充满趣味、智慧和活力的现代舞剧艺术,是我们民族精神和人民心灵在新时代丰富的地域特色中的再创造和延伸!
谢幕时,约50名临时演员和醒着的母亲(颜)和冯二(胡)在观众的掌声中一个接一个地再次出现。这是对整部剧审美体验的再回味,也是对全体演员辛勤工作的充分致敬。这样一部耳目一新、精彩绝伦的舞剧,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在于舞者高超的“武艺”,就像《觉醒》的演员高德明,绍隆的演员伊力凡·伍麦儿一样...
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舞狮。舞狮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
自古以来,舞狮不仅是民间生活的点缀,也是节日乡愁的必需品。舞狮是中国南方文化和历史积淀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灵魂和身体的光辉写照。当然舞狮也是我们民族气节的展现,也是永恒的象征。
狮子是狮子,狮子是人,人是狮子,狮子唤醒人。我明白了,中间加了“舞狮”两个字,提醒观众注意。唤醒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唤醒我们新时代的奋斗人生,就像舞剧《醒狮》里的四句歌词说的那样:“醒狮,唤醒中国的灵魂,敲锣打鼓,振奋精神,中国要崛起,日月同辉”!
标题:(本地)舞剧《醒·狮》断想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