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雪中送炭三冬暖 全面深改的兰州“民生就业360”样本
本篇文章155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记者张语倢
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很多就业困难人员依靠“民生就业360”的就业服务品牌,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真正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民生红利。
从“谈闲篇”到“谈正事”
黑色外套,红色围巾和一点化妆品。年底,45岁的苏晓霞精力充沛。几个月前,她还是又累又懒,随便穿了一套衣服。“在阳光下,她和老太太在院子里谈论‘闲文章’”。
这一变化来自社区工作者今年5月的一次“牵线搭桥”。兰州市城关区草场街街道亚太社区就业专员董淑萍在工作小组里发现了一条就业信息:招聘收银员。“这不是苏杰的特产吗?”董淑萍立即联系了辖区居民苏晓霞。
苏晓霞在大学学习会计,并在工作场所努力工作。家庭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2008年宝宝出生后,我辞职了。除了照顾孩子,我还要照顾三个老人。家庭的收入取决于在外工作的丈夫。”回忆起母亲患尿毒症、婆婆患白血病、孩子还小的那些年,苏晓霞一次又一次地叹息。
既然苏晓霞可以脱身,找工作就成了一个问题。“不是不想工作,是不敢思考。在家里呆了10多年,人都走神了。说起矮父母,活的人越多越像‘阿姨’。”她说。
董淑萍对苏晓霞的情况了解得越来越少。作为一名就业专家,她经常走在街上了解自己辖区内居民的就业情况。“当我第一次进入这个家庭时,苏杰不想吐露秘密。后来熟悉了,才知道她是学会计的。”她说。
采访结束后,苏晓霞回到了久违的工作场所。“人有了存在的价值,精神就起来了。”她说。
工作也打开了她的社交圈。“以前看到老同学发展的很好,但是一直呆在家里,很少联系。现在和失去联系的老同学重新联系上了。大家干同一行,经常谈生意。”
“苏杰越来越年轻了。看到她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和舒服。”董淑萍说。
做傻事“抢救”就业供求信息
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如何通过改革让人们分享发展成果,增强收获感和幸福感,成为城关区就业服务中心面临的重要问题。“民生就业360”就业服务改革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城关区是兰州的主城区,人口密度大,常住人口143多万,外来人口45多万。城关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侯顺元介绍,该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扭转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努力,精益求精,以“民生就业360”为载体,打造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机制,使公共就业服务由宏观服务向规范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就业困难是一个主要焦点。城关区就业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就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覃超表示,就业困难人群普遍年龄大、学历低、技能少,有就业愿望,但找不到就业门道,缺乏走出去的信心。地方政府依托就业服务中心、街道和社区,动员200多名就业专业人员积极为就业困难人员寻找就业信息。
就业专业人士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线索,往往会“扫街”。董淑萍表示,在店铺收集招聘信息后,统一免费发布,解决了店主自招量小的问题。就业专家长期走访辖区居民,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个人特点,并将他们的岗位带到人民家中,不仅温暖了人们的心,也鼓舞了他们的精神。
“是愚蠢的功夫,但却是有效的。毕竟工作还是好好的。”董淑萍说。
伸出触角,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培训
近年来,兰州市城关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对接、创业经验分享等方式提升就业困难人群的能力,使其参与社会发展,享受发展红利。
如今,职业技能培训呈现出新的面貌。茶艺、美甲等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项目受到就业困难人群的欢迎。“今年,我们社区举办了四次免费培训,每次持续15天,大约有30人参加。现在两个人开了一家美甲店。”董淑萍说。
“对于就业服务机构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服务意识,以人为本。”侯顺元说,除了让就业困难的人掌握一门技能外,还要做好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改变过时的就业观念,避免“坐享低保”,树立艰苦奋斗的观念,积极融入社会。
标题:(本地)雪中送炭三冬暖 全面深改的兰州“民生就业360”样本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