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兰州市“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展示分享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本地)兰州市“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展示分享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0-20 12:51:01 阅读:

本篇文章2930字,读完约7分钟

兰州鼓兰州非遗文化直播秀分享活动现场非遗剪纸作品兰州日报新闻全媒体记者李培育文字/地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录了历史,也承载了人们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如何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兰州市不断创新方式和载体,坚持现场传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再现。2019年,兰州市委宣传部、兰州市文明办结合“端午节”、“七夕”、“中秋”、“重阳节”四大传统节日,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生动活泼的四届。我们的节日、生活与非遗产、兰州非遗产文化系列展示与分享活动,这些活动紧紧围绕文明创造的主题,以非遗产项目为出发点,进行文化传承。让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受众在学习和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积极融入创造文明的行动中。

(本地)兰州市“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展示分享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以“非遗产”的魅力关注市民与学生的互动体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生活,属于生活。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它被誉为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样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为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6月5日,“我们的节日中秋”兰州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暨共享活动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活动邀请了相关领导、全市精神文明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代表、兰州市好人代表、十佳志愿者团队代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和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千名师生代表出席启动仪式。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兴致勃勃地参加了现场互动体验,参观了陶砚、剪纸、葫芦雕、年画等无形物品的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以及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丝绸珐琅画、唐卡、绣香包、傩面具等无形物品的现场示范表演和作品展。

(本地)兰州市“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展示分享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6月6日上午,第二届端午节活动在兰州百安概念工作室艺术空厅举行。兰州市城关区清华小学200多名小学生身穿汉服,朗诵端午诗。他们观看了由四位摄影师创作的“切片-回忆”视频展览,并在非遗传性继承人丁的指导下学习了刺绣香囊的艺术。在爱丽饼技师的指导下学习做粽子的技巧。动手实践的参与感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让孩子实现对非物质文化的形象认知。11月19日,丁女士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非遗传性的遗传者,她近年来在小学等学校为三至六年级的孩子开展了社区活动。她每周分两节课教刺绣,孩子们学了一些刺绣的基本功,也很喜欢这门艺术,家长和孩子都很开心。

(本地)兰州市“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展示分享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兰州鼓子谈丝绸之路民歌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虽然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文化的核心没有改变。流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血液,仍然与现代社会相兼容,仍然能够引起社会共鸣。

6月29日下午,“我们的节日中秋”是兰州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第一期(第三期)——兰州谷子与丝绸之路民歌对话,进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鼓手陈曾三的团队、旅者乐队的吴军先生和他的团队同台演出,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场美丽的音乐艺术盛宴。

“兰州鼓”作为兰州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兰州广为传唱,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非遗传传承人陈曾三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传承和推广这一非遗产项目,使这一本土文化瑰宝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由吴俊德、张志、文峰和周晓组成的旅者乐队是一个融合世界的著名乐队。他们的音乐植根于西方,蕴含着丰富的丝绸之路和异域沧桑的音乐元素,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他们的表演中,东布拉、口弦、呼麦是国家非遗音乐项目。虽然两种艺术形式各有优势,风格各异,但都在各自的音乐中表现出了深刻而强大的生命力。因为他们的灵感和创作来自于西部的辽阔土地和艰苦的生活。这次兰州古子与丝绸之路民歌的对话,是黄河与丝绸之路的畅谈,是三弦与东布拉的共鸣,是“我们的节日,活着,活着”活动的特殊节奏,是兰州文明创造主旋律中的跃动音符。

(本地)兰州市“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展示分享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6月30日,两队来到白安概念工作室,以轻松的歌唱和诗歌朗诵的形式与观众面对面交流音乐和艺术,并启动了第四项活动。

“徘徊孤峰,水美云孤欢喜……”11月19日,国家非遗传传承人陈增三在晋城市再次为观众演奏并演唱了歌曲《俞伯牙父亲》。三弦手中散发出一股古雅的韵味,歌声更加悠扬。他说,兰州鼓自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出版了很多书籍和音像作品,一些即将失传的作品得以保存。市委、市政府也在演出场地和经费上对兰州鼓给予了支持,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使兰州鼓进一步走进市民和群众的生活。

(本地)兰州市“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展示分享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皮影戏和电影的相遇深受群众喜爱

9月10日,中秋节庆祝第35个教师节。“我们的节日中秋”,兰州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第六次展览分享活动——皮影戏与电影的相遇。

夜幕降临,凉爽的夜风并没有降低人们的热情。文化广场上洋溢着青春的笑脸,视听盛宴开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先生和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先生及其团队在全县范围内表演了一场精彩的皮影戏经典,让黄土高原上的“咆哮窑”再一次在城中高歌。皮影戏结束后,兰州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放映了音乐纪录片《何达歌唱》,被《学习强国》平台推荐,观众口碑爆棚。这部电影讲述了来自甘肃和宁夏的五位民间艺术家和现代摇滚音乐家杨栗之间的真实故事。整个活动让参与的师生体会到了空从皮影戏到电影的时间体验。

(本地)兰州市“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展示分享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兰州太平鼓对话巫山旋转鼓乐

10月11日,兰州太平鼓在第七套系列活动中对阵巫山旋转鼓,展示和分享繁荣时期的兰州非物质文化——“我们的重阳节”。这项活动是通过观看纪录片和传承人的现场指导进行的。600多名师生首先观看了非遗产纪录片《兰州太平鼓》和《巫山顾璇》,对这两个非遗产项目有了形象认识。

片中主角“兰州太平鼓”国家传承人魏永红和“巫山旋转鼓”国家非遗传传承人三海现场与师生分享交流。活动不仅分享和感受了浓郁的特色鼓文化,也增强了每个人的文化自信。观众说这是一场真正的视听盛宴。

第八届活动于10月12日在白安概念工作室举行,参与者由学生变为市民。这项活动也是通过观看纪录片并分享来进行的。将近100名市民观看了这部电影,并与非基因遗传者进行了互动。

截至目前,2019年,兰州非物质文化系列“我们的节日、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分享活动圆满完成。兰州、甘肃四个时期、八个事件,各种方式的非遗文化项目十余种。3名国家级非遗传传承人和5名省级非遗传传承人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和分享,4000多名学生和市民参加了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以学生和公众为目标,以生动有趣的方式,直观地了解观看、学习、体验和参与过程中的无形知识,增强文化自信,达到预定目标。它在文明创造和无形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良好的效果。

(本地)兰州市“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展示分享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遗学院院长杜军表示,非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活的、非遗留”的分享活动,从最初的静止,让“非遗留”看到人和事,活在现实生活中,让“非遗留”远离群众和学生。让“非遗产”活在当下,再现它的生命力,活在现实生活中。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黄河文化、多民族、多文化融合为代表的兰州非遗项目,承载着兰州人共同的精神信仰和追求,对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关爱当代人的精神情感具有深远价值。

标题:(本地)兰州市“我们的节日·活态非遗”展示分享系列活动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网推荐资讯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