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黄土地·邮递情
本篇文章1630字,读完约4分钟
我入党的故事从我出生的黄土地开始。爷爷第一次踏上这片黄土地是在1953年,当时他22岁。
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为了发展农业,国家号召广大青年、复员官兵和知识分子参加农垦建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爷爷和当时很多知青一样,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建设大西北的梦想,从遥远的家乡来到戈壁沙漠。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不像其他知青,爷爷是热血来到这里的,没有成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没有成为指导生产的研究者,甚至没有成为这片土地的开拓者。他被组织赋予了一项特殊的使命,成为数百英里外方圆唯一一家邮局的第一名邮递员。
这是什么地方?那是一片长长的戈壁,飞沙走石,人烟稀少。只有远处那排排土墙突兀在天地之间,默默地审视着人们走过的岁月。这个简单的邮电局,建在贫瘠的土地上,在黄风肆虐的季节里,永远被尘土湮灭。但是,当天高云淡的时候,这个小房子就成了黄土地上最显眼的颜色。这片绿色散发着人们向往的活力。
爷爷之前从未接触过邮政工作,从接手任务的那天起就开始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各项任务的要领。爷爷每天最重要的任务是给那里的人送信和包裹。那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每天早上,爷爷骑着自行车出发,伴随着一路崎岖的颠簸,一路飞扬的黄土,欢快的铃声,奔向每一封邮件的主人的家。万一下雨天,路就更难走了。爷爷只能把车往前推,照顾好前后,保证邮件不被雨水打湿,能按时送达。而且每完成一次邮政任务,爷爷晴天就浑身是土,雨天就浑身是泥。在这样的环境下,爷爷从未停止过邮政工作。他每天都孜孜不倦地及时给人发邮件,持续了三十多年。爷爷告诉我,当年,一封信很重,是最重要的联系方式。它传达的不仅是文字,还有远方的等待和思念,所以即使他很努力,也不敢忽视一封信的投递。这片土地上的人都知道爷爷。每当爷爷给他们发邮件时,他们都会热情地离开爷爷去房子里睡午觉。但是爷爷一直遵守邮政工人的职业守则,也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涵养。他礼貌地道谢,然后开车去下一户人家。他知道更多的人还在等他手里的邮件。
一件邮装、一辆自行车、阵阵汽车铃声唤醒了这片寂静的土地,成为黄土地上一处独特的景观。爷爷从此在这里扎根,他的努力赢得了这里人的尊重。很多年后,怀旧的知青和返乡的村民,总会去拜访老邮差,送上祝福。爷爷年复一年的工作,见证了这片黄土地的发展。开垦荒地,建造家园,更多像爷爷这样的知青党员来到这里挥洒汗水和智慧。戈壁沙漠成了农业生产地,绿色在这片土地上蔓延了一点。
爷爷退休后,爸爸接替爷爷,成为这里的第二个共产党员邮递员。这时,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麦田果园欣欣向荣,门前道路宽敞平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爸爸的邮局也装修了,自行车已经换成摩托车了。唯一不变的是,爸爸在这个岗位上还穿着绿色的邮政制服,勤勤恳恳地为身边的人服务。
爸爸的工作比爷爷的工作忙得多。除了每天送邮件,他还有接收电报、进行邮政储蓄等新业务。不仅如此,父亲还推荐了一些好书好杂志,给大家提供了阅读的场所。一时间,这个小小的邮局成了人们阅读报纸、阅读报纸、交流思想的小平台。为了让这里的人提高自己的素质,了解外面的世界,爸爸还带着工具,下班后坐车,给家家户户门口装了个信箱,每天免费给大家送报纸。从那以后,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新闻和世界,养成了忙完农活后看书看报的好习惯。人们的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像春风这样的新天气使这片黄色的土地变绿了。
这是我爷爷和我爸爸的故事,也是两代共产党员坚守一片黄土地,信仰一致的故事。他们用绿色的邮政服点缀着大地,以无限的热情为人们服务。普通人在这里洒下了一生的心血和梦想,这一抹绿,就是黄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现在,我已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爷爷和爸爸用自己的力量感染了我,激励了我,让我明白了入党的意义。我愿意跟随他们的脚步,在这片黄土地上奉献自己。
□石梦瑶(兰州西北中学)“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我入党的故事”征文投稿邮箱:lzr-bzw@126
标题:(本地)黄土地·邮递情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