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父子两代人 同追“天马”梦
本篇文章1156字,读完约3分钟
赵成指示工人制作青铜奔马,这是中国旅游业的象征。它代表了汉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巅峰,融合了力学之美、美学之美和哲学之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技艺精湛的工匠仿制制作了青铜奔马。鼎盛时期,武威有40多家生产铜奔马的工厂或作坊。到目前为止,由于时代、市场和原材料的变化,幸存的工厂或企业很少。然而,赵、赵成和他的儿子把这种传统工艺留在了农村的一个角落,并把它打造成了一个品牌。兰州日报新闻联播记者闫欢/涂
父亲赵:巧匠爱成恒心
10月15日,记者来到凉州区发镇双树村。推开门,工人们正忙着埋头做作业,手中擦得锃亮的黄铜器皿闪闪发光...
48岁的赵成说:“如果不是因为我父亲,我可能已经转行了。但是因为2016年父亲去世,我留在了这里,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在机器运转的声音中,赵成回忆起他的父亲赵——
赵生于1943年,是农具厂的木匠。因为木工技术过硬,1986年被当地政府任命,修复了雷台和文庙。在修复过程中,细心的赵发现,许多游客甚至外国人特别喜欢武威的青铜奔马。渴望学习和进步的赵在工作之余不断思考和观察。不久,赵刻了一个木马。当时栩栩如生的木马引来周围人的称赞,给了赵信心。有一天,他突然有了灵感。如果我能把一匹特洛伊木马做成一匹铜奔腾的马,我能把它投放市场,被更多人喜欢吗?
后来,赵去了金属厂学习。当初由于技术匮乏,收益率低,资金困难。经过多次旅行,他终于向当地信用社借了500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有了资金后,他继续购买耗材(铜,当时属于耗材,3000多吨),日夜研究、试用、生产...最后在1990年,成品率从最初的7%提高到50%。他制作的青铜奔马也因造型优美、气质饱满、机械平衡能力强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同时,当地博物馆和旅游部门与赵合作,推荐他的青铜骏马。
儿子赵成:继续“天马”梦
高中毕业后,赵诚进入市场做营销。与此同时,他跟随父亲学习制作青铜奔马的工艺。
1997年,兰州交易会在甘肃举行。赵成带来了他父亲做的30匹铜奔马,一天就全卖了。而且,1997年和1998年,铜奔马连续两年成为兰州交易会“最受欢迎的产品”。赵成告诉记者,虽然当时甘肃的文化旅游产品很多,但只有铜奔马才能代表中国的旅游标志。推广宣传铜马,就是宣传甘肃和中国的文化旅游产品。有了这个想法,赵成加大了对铜驰骋马推广的投入。每当有交易会和学习的机会,无论他付多少钱,他都会去。
赵成,热血沸腾,四个同龄伙伴,通过不断的努力,创造了一年生产青铜奔马2000匹的记录。继承其父的翻砂工艺,结合失蜡工艺,使铜奔马成品率达到96%。如今,赵成每年卖出一万多匹青铜奔马。
赵成说:“我之所以坚持下去,是为了继承父亲的传统生产技术,创造一个集铜马生产、观赏、体验、展示为一体的文化体系,刺激周边经济,改变农村的精神面貌!”
标题:(本地)父子两代人 同追“天马”梦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