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兰州工业研究院科创能力突出 多项成果回馈社会 解民于困
本篇文章3404字,读完约9分钟
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丰富了全省大部分优质科技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源,人才密度和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中上游。近年来,兰州市各大科研机构为甘肃省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兰州工业研究院作为为数不多的公益性研究机构之一,在兰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
科研能力更加突出
兰州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工业院)成立于2005年。由兰州机电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院、兰州第一轻工业产品设计院、兰州第二轻工业研究院、兰州市经贸委下属兰州食品工业研究院、兰州市科技局下属兰州工业研究设计院等6个科研单位整合到兰州工业研究院。工业院主要为社会提供三方面的公益性科技服务:一是为食品加工技术提供研发服务;二是开展精细化工产品研发服务;三是为兰州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化学试剂、化学品、农药、化肥等产品的检验检测服务。
兰州工业研究院院长苏圣奎告诉记者,该院拥有一支强大的科技研发团队,共有员工7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4人,工程师24人,会计1人。博士1人,硕士10人。研究所下设办公室、科研管理室、新技术应用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食品工业研究室(列为兰州食品工业研究所)、理化研究室、科技服务中心、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室等8个部门。其中,化工产品质量检验办公室长期承担原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原“甘肃省化学试剂农药质量监督检验站”的质量监督检验职责,依法对甘肃省生产流通领域的化学试剂、化学品、农药、化肥、消毒剂等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检验、委托检验和仲裁检验,并向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目前,根据国家最新要求,兰州工业研究院获得了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可为兰州中小企业提供公益性产品检验检测服务。
工业学院自成立以来,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长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成科研项目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项,三等奖7名;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兰州第二水源区水环境检测与评价方法及保护区恢复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在CPPCC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为第700号提案提交,并被省环境保护厅采纳。国际学术期刊Sci发表论文12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8篇,在省部级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发明专利15项。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参与起草国家粮油检验标准《gbt37511-2019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混合测试仪测试方法》。形成了以精细化工和食品工业为主导的技术研发和科技服务特色,服务兰州1000多家中小企业。
国内外有100多套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其中,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反应装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粘度计、瑞典进口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和梅特勒自动校准电子分析天平;国产设备包括自动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精密天平、发动机冷却液腐蚀测试仪、洁净工作台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公益性质服务于社会
工业学院作为兰州为数不多的纯公益性科研机构,始终立足于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新成果的市场转化;为兰州中小企业的科研需求提供科研咨询服务和科技支持;积极推进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发展;协助企业解决科研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促进技术进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这些纯粹的公益性岗位,解决了兰州很多小微企业资金匮乏的燃眉之急。
中国创新挑战赛(甘肃)已在兰州举办三届。竞赛主要针对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收集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和工艺问题,通过“揭榜竞聘”的方式,公开为社会收集解决方案,收集大众智慧,解决技术问题,加快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业学院积极参与竞争,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很多企业解决技术问题。
工业研究院精细化工研究室马和平科技课题组代表工业研究院参加了最近两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甘肃)现场比赛。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第三次挑战中与甘肃邮政机械厂达成技术问题解决协议,针对“镀锌材料表面喷涂不脱落解决方案”和“镀锌钢管喷涂技术改造项目解决方案”,提出企业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取得良好效果。第四场会议中,兰州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和两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分别就难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深入、全面的交流。企业高度认可团队的解决方案,并成功与两家企业对接。工业院团队和企业的技术改造精准衔接,三个项目分别进行了合理、科学、具体的产品加工改造。“喷涂镀锌钢管技改项目解决方案”解决了塑料薄膜附着力下降、膜厚不稳定、抗冲击性能减弱等现象,每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50万元。“新型玻璃模具润滑剂产业化技术开发解决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实施,解决了企业落地生产新型玻璃模具润滑剂的难题,生产出了符合项目预期的产品。性能优异,润滑效果好;与进口产品相比,产品成本更低,使企业年利润可达80万元。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加快和促进了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推广,而且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充分激活了研究者对于“众包服务”和“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期间,工业学院接受原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委托,质检站领导连夜派出精锐士兵赴甘肃灾区,不顾个人安危,对灾区消毒产品进行全面抽检,为灾区抗震救灾、维护市场秩序做出了一定成绩,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近年来,工业学院还积极参与组织兰州科技博览会,开展兰州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和兰州科技计划项目中期督导,收集兰州中小企业技术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相互交流的平台。
科研项目受到好评
除了公益服务,工业学院近年来在科研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黄粉虫对尾菜的生态处理、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马铃薯贮藏保鲜改造、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研发、保鲜技术综合推广、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在线阅卷教学评价系统应用研究等。都得到了普及和好评。
近年来,工学院理化研究室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润滑研究组合作,在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新材料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取得科研成果3项、发明专利2项、其他专利3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其中在ei、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铁钼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镍磷二硫化钼氟化钙耐磨润滑复合涂层、铜镍锡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和镍钼氟化钙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相继开展。这些新材料的研究主要针对航空空泵连杆轴承、航空空发动机、大功率卡车、无人机涡轮增压器轴承和大型采矿冶炼设备滑动轴承等。目前国内合金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普遍采用锡青铜基自润滑复合材料,最高使用温度只能达到350℃。我院联合研制的铁钼、铜镍锡等复合材料最高使用温度可达600℃,这对拓展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中,铜-镍-锡合金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NASA近几年连续发表了很多关于这类材料的研究论文,而国内关于这类材料的研究到2016年底还没有报道。cunisn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于2018年初通过了兰州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获得一致好评。国内两家航空公司也尝试过样品。2019年,中国航空发展北京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将铜-镍-锡合金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作为一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了讨论。可以预见,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解决兰州高原渡边夏菜地区尾菜的危害问题,兰州工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相关技术的研究,选择了以环境昆虫为核心的生物系统技术,对黄粉虫的产业化生产和示范应用技术进行了引进、消化、融合、再研究和再创新,形成了适合甘肃省尾菜资源状况的尾菜转化处理技术体系。在建立示范基地的基础上,促进了产业化,扩大了应用范围。研究人员利用资源昆虫经腹转化技术,大规模饲养黄粉虫,可以解决“尾菜”污染和资源利用问题。黄粉虫不仅具有高效消化废弃蔬菜的能力,而且是优质蛋白质的载体,其排泄物是很好的饲料,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这使得这项技术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项目的实施使当地大量“尾菜”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不仅有助于减少尾菜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央视和当地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和高度赞扬。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地图
标题:(本地)兰州工业研究院科创能力突出 多项成果回馈社会 解民于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