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研究南极植物 我们是认真的 访中智联合科考团队成员、兰州大学教授
本篇文章2159字,读完约5分钟
参观过南极的冯虎元教授说:“南极的月亮真的又大又圆,好像在头顶上,伸手就能摸到!”回忆起他的南极之行,冯虎元不禁用手指着千里之外的明月,他的语气掩饰不住他的兴奋和激动。
2020年1月25日,作为中智联合科学考察队的成员,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冯虎元教授与国内5个单位的14名成员和智利南极开发公司的20多名船员一起,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出发,进入南极半岛,开始了为期14天的南极大陆科学考察。
第一次亲密接触南极洲
“说实话,肯定有些累,但更兴奋。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只想得到尽可能多的样本和信息,还有哪里照顾!”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于西北的本土植物学家,面对南极植物学研究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冯虎元被自己的职业本能所驱使,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进行调查,希望能近距离接触南极土地上的每一种植物。
虽然出发前他已经不止一次地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预演,但当他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时,冯虎元还是忍不住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真壮观!”
一路上,他像一块试图吸水的海绵,用镜头、眼睛和大脑记录着南极的点点滴滴,争分夺秒地探索这片神奇的土地。
为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极典型植物群落的形成机制与功能”,冯虎元参加了中智联合科研项目,并赴南极进行实地考察和样品采集。“南极地区的植物群落生长在偏远的地理位置。在气候恶劣、土壤贫瘠的环境中,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对南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形成、稳定和维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正如冯虎元所说,“我们对南极植物研究是认真的!”早在2018年项目开始的时候,他们就从各个方面对南极植物进行了研究。
此前,项目负责人安教授带领团队进行了一年半的初步研究。2020年1月13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肖萨和陈两位教授前往南极,之后是再次登陆南极半岛的课题组成员。
“我们主要研究南极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包括南极有什么样的植物,分布在哪里;如何适应南极寒冷、大风、强紫外线的极端环境;南极植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南极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阐明南极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为南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根据该项目的时间表,冯虎元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调查南极植物群落对生境的适应情况。这项研究不仅需要长期的野外观察,还需要收集大量的样本进行室内分析。
做科研就像养孩子一样。一点点进步会让你快乐
严酷的环境也让冯虎元对现实中的南极有了深刻的了解。南极半岛的交通极其不完善。出门只能根据距离选择走路或者坐船。“南极风浪也大,有时候船就像秋千,特别是晕船的时候。”
当去一些岛屿观察时,探险队员需要划皮划艇。气温低,风大,海水冷,往往会让队员下船时衣服湿湿的。“有时候一波袭来,整个人都湿透了,带着刀一般刺骨的寒风,让人感觉无比。太酷了。”
由于时间和条件有限,很多地方只有一次参观的机会。每次去一个地方,他都尽可能的做好观察记录和样品采集。“有些地方只能去一次,必须尽可能全面地采集样本。”
一成不变的白景,艰难的科研工作,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科研团队成员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土地上遇到了很多问题,但他们会一直努力克服。为了放松团队气氛,他们经常举行一些小规模的交流会和分享会,了解彼此的民族习俗和学术研究。
在科研期间,恰逢元宵节,他们在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后,决定一起包饺子。冯虎元以他包饺子的“丰富”经验担任指挥官,啤酒瓶和饮料瓶成了临时擀面杖。“我们告诉智利成员一句谚语,‘饺子是和酒一起端上来的,你吃得越多,你就吃得越多。’结果一个小伙子立马跑到小黑板前写每日菜单,写着“娇?子?然后呢。红色。酒=钱(饺子和红酒等于钱),严肃地说:‘这是我们今天的菜单!’"
提到这次难忘的南极考察,冯虎元感到更加有趣和快乐。“做科研就像养孩子。过程中有很多艰难困苦,但因为有爱,每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让你开心,所以我永远不会觉得苦!”
兰达继电器在这个领域研究了半个世纪
“西北地区低温干旱环境多,兰州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冯虎元说,兰州大学对恶劣环境下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多年,这次南极之行是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事实上,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兰州大学研究者就开始关注低温、干燥等环境领域的相关研究。
在恶劣的低温环境中研究生物,从而提出生物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可以称为“低温生物学”。
1951年,留美归来的陈庆成教授在兰州大学开始了寒冷环境下的生物学研究。20世纪70、90年代,随着王训令等教授的发展,兰州大学逐渐形成了“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开始系统研究生物在恶劣环境中的适应机制。
上世纪末,安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涉及天山、青藏高原、祁连山的冰缘植物抗冻机制研究,将研究领域从西北的恶劣生境拓展到冰川冻土微生物和极地,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和范畴,促进了低温生物学的发展,确立了兰州大学在该领域的地位。
2017年,兰州大学生态学学科出现在全国首批“双一流”建设名单中,正式跻身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为“低温生物学”研究增添了翅膀。
半个多世纪以来,兰州大学的几代科研人员一直在艰苦的生境中“行走”,致力于各种研究。他们希望为西北地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严锐的图片由兰州大学提供
标题:(本地)研究南极植物 我们是认真的 访中智联合科考团队成员、兰州大学教授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