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兰州日报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兰州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城关区、西古区、红古区、安宁区、七里河区等地区最近发生的大小事。

主页 > 新闻 > (本地)从历史细节挖掘有血有肉的小故事 访作家马伯庸

(本地)从历史细节挖掘有血有肉的小故事 访作家马伯庸

来源:兰州日报网作者:府雪兰更新时间:2020-10-22 19:09:02 阅读:

本篇文章2637字,读完约7分钟

与原上草文学社的同学合影。马伯庸作品马伯庸

马伯庸,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获得者。他的作品涵盖了历史、幻想、推理、悬疑和科幻等多种类型。出版了《七侯录》、《龙与地下铁》、《陇西风起》等9部小说,以及《我读书不多,别骗我》、《三国演义》等4部短篇小说。他在网上创作了50多篇短篇小说,200多篇散文,无数金句。《最长的一天》在长安的《博古密会麻将》、《三国秘笈》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获得了极大的好评。第一部历史纪录片《显微镜下的大明》,两个月就卖了20多万。已有十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韩文、泰文、越南文等多种文字出版。

(本地)从历史细节挖掘有血有肉的小故事 访作家马伯庸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地图

近日,《金城讲堂》邀请了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得主马伯庸。他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带来了一个题为“历史上的大与小”的专题讲座。他在与大众分享创作的同时,挖掘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让历史人物自行行走,衍生相关故事,从而引导大家以小见大。事后,马伯庸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马伯庸说,这是第一次来兰州。小时候因为一本《读书人》杂志了解了兰州。当时我以为这本杂志出版的地方一定是靠海的地方,有着浪漫的热带风情。后来大一点发现兰州是内陆城市。其实我和兰州的缘分很深。我的第一部作品是《陇西风起》,讲的是兰州。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食物的热情非常高。吃了很多朋友推荐的兰州牛肉面,汗流浃背,香气扑鼻,感觉难忘。"

(本地)从历史细节挖掘有血有肉的小故事 访作家马伯庸

熟悉马伯庸作品的读者可以体会到,他非常善于从历史的细节出发,通过详细的历史事件、史料和细节场景,讲述宏大历史叙事背后隐藏的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和小事件,从而挖掘历史的伟大,洞察人性的真实,小说《长安最长的一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安最长的一天》自开播以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马伯庸说:“其实我最初的想法源于知乎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因为唐朝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尤其是全盛时期的长安城,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信仰,不同风俗习惯,说到一个城市,是一个非常壮观美丽的地方。所以,长安城其实是超越时代的,是一座将存在于中国人心中的永恒之城。它在古代既有繁荣优雅,在现代又有多元生机。因为我一直在读唐代的史料,学到了很多东西,在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当我写《长安最长的一天》的时候,我脑海中大概会对长安城和唐代的生活图景有一个虚拟的印象。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我做了大量的信息查询工作。刚刚看了很多专题论文和考古报告,也去了Xi安实地考察,希望能更接近真实的长安城。比如怎么喝茶,怎么吃,怎么骑,穿什么,怎么花钱,上至朝廷制度,下至粮食价格,甚至到城下下水道怎么走,可以说是要一个个搞清楚。"

(本地)从历史细节挖掘有血有肉的小故事 访作家马伯庸

基于这一大历史背景,马伯庸从历史的细节入手,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史料和生动机智的故事,讲述宏大历史叙事背后隐藏的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和小事件,从历史长河中的小事入手,挖掘历史,洞察人性的真相,从而带领大家以一个小的视角去看大历史,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历史深度。马伯庸说:“我写的时候从来不改变真实的历史,而是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到一些小人物,让他们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努力。我只能让小说的桥段和人物迎合这些真实的历史。只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质感。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把小说载入史册。我觉得一定要尊重历史本身的规律和事实,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有说服力。”

(本地)从历史细节挖掘有血有肉的小故事 访作家马伯庸

记者问马伯庸是否参与了该剧的写作。他说:“其实我没有参与。和你一样,上了网才看到,当时充满了不安的感觉。我没有参与影视剧制作的原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内容只是来源,中间怎么拍,怎么选演员,怎么打灯光,包括后期怎么剪辑,怎么上色,太专业太技术了。但播出后我很满意,满意的是它提供了足够的观看维度。观众意见不一,大家看这部剧的时候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点进行挖掘,然后进行深入的讨论。根据这部剧,网上发表了很多关于服饰、建筑、道具的历史考证文章。这对于一部剧来说是非常难得的事情,我很欣慰。”

(本地)从历史细节挖掘有血有肉的小故事 访作家马伯庸

熟悉历史的好处不用多说,尤其是对于一个写作爱好者来说,浩瀚的历史可以提供无穷无尽的思路和灵感。那么,作为普通人,如何更好的阅读历史呢?马伯庸说:“我们从小就习以为常的中国历史,总是沉重而宏观的。这是没问题的,但是这种宏大的叙事很容易引导我们普通读者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五千年的文明跨越了这么长的时间,那么我们的位置在哪里?应该如何看待?我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理解历史最好的方法不是死记硬背,或者看一些太专业的讲座或者论文。我觉得最好的历史入门方式就是对历史产生兴趣,比如通过一些场景,通过一些细节,通过一些外人不陌生的有趣的小细节,逐点了解对应的历史背景。这样带着兴趣读历史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记忆会越来越深。

(本地)从历史细节挖掘有血有肉的小故事 访作家马伯庸

马伯庸以敦煌经书为例说明了自己的观点。马伯庸说:“看过敦煌出土的经书和手稿的人会觉得很有趣。很多抄本可能没有所谓的研究价值,但是里面记录的故事现在读起来还是很亲切的。比如有上课心不在焉的学生,有失去心爱儿子的父母,有思念父母的老和尚,他们都是幸福的,在世间分离的。读这些让我们觉得生活在现代社会,因为身份和时间的关系而无法理解。人类这些一成不变的感情,无论哪个时代,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在人性中与我们产生共鸣,当人性不变的时候,我们就能非常清晰地理解古人的感情。”事实上,如果说历史的客观性在于宏大叙事,那么历史的趣味在于对细节的关注。或者是生动幽默的故事,或者是生动的场景,或者是通俗生动的史料……这些历史洪流中的奇闻轶事和文字,都是伟大历史的优秀注脚,让孤寂枯燥的历史充满温情,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共鸣。马伯庸说:“通过宏大叙事的特写和剪影,从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历史的茫茫硝烟中,也能看到历史的全貌,达到历史意想不到的深度。”

(本地)从历史细节挖掘有血有肉的小故事 访作家马伯庸

说到给热爱写作的青少年的建议,马伯庸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他高中的时候很喜欢文学,尝试写古文,说是古文,但实际上他在文章里加了“知乎也”。他开玩笑说:“我的语文老师当时总是训话我,说古文不能这么写,我当时还很生气,觉得他在扼杀一个文学天才。后来老师让我上台读自己所谓的古文,重新读一遍经典古文。看完这个,我马上就明白了,好的字都有自己的韵脚和节奏,再看自己写的东西就觉得小巫见大巫了。如果你觉得你写的东西有问题,你可以试着读出来。当你的文字被读出时,你就会知道很多问题在哪里。另外,我觉得多听评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评书是一种兼具历史、故事和娱乐的艺术形式,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写作和品鉴能力。”

标题:(本地)从历史细节挖掘有血有肉的小故事 访作家马伯庸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

兰州日报介绍

兰州日报网立足甘肃,着眼于服务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拓创新,努力建成省内一流的新闻类网站,网站现开设新闻中心、兰州视窗、区县频道、媒体聚焦、领导活动报道集、视频新闻、理论学习、新媒体H5、文化、摄影、健康等频道为您介绍兰州新闻以及甘肃经济和社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