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草场街街道砂坪村社区副主任杨兰静扎根社区26年见证城市巨变
本篇文章1707字,读完约4分钟
杨蓝静与居民交流2003年,杨蓝静(第二排左二)与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办公楼前合影。沙坪村社区于2002年正式成立,这是该社区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场景。杨兰静,城关区草场街沙坪村副主任,从事社区工作26年。从1993年到现在,她扎根于社区,经历了从居委会到社区的转型过程,甚至经历了旧城区改造过程中草场街巨变的每一个环节。她高兴地说:“兰州的城市发展变化太大了。旧城改造大大改善了很多居住条件差的市民的居住环境;小区的办公条件甚至比以前更好!我就要退休了,真的舍不得离开小区!”
从居委会到现代社区
1993年,30多岁的杨兰静下岗,突然失去了生命。不知所措的她去沙坪村居委会求助,开始依恋社区工作。居委会是社区的前身。当时居委会只有两个工作人员,都比较年长,被居民称为“居委会老母亲”。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管理他们管辖范围内的卫生设施,并从家里收取卫生费用。当时沙坪村提供集中供水,自来水不入户。家家户户都要去水站打水,居委会只好管着水站卖水票。由于管理范围大,劳动强度大,居委会急需人力。就这样,杨兰静成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
当时居委会根本没有办公场所,办公在老主任家里进行。后来居委会从省公路总段工程办公室借了两个平房,有了自己的办公空间。2002年,沙坪村正式成立社区。杨兰静翻出“草场街沙坪村社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老照片给记者看。杨主任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很大的办公空间,会议是在周边学校的一个教室里举行的,墙上的横幅是居民写的,投票箱也是用外面有红纸的纸箱做成的。2003年,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小区在沙坪村123号建了一栋三层办公楼,办公环境开始大幅度改善!同时社区人员得到了补充,居委会真的在向现代化社区迈进!
杨蓝静表示,从2002年到2008年,社区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很多社会责任都融合到了社区中。“近年来,社区的专门部门配备齐全,包括安全、消防、禁毒、医疗保险、计划生育、低保、助老、残疾、党务、城管等。从补充人员来看,学历普遍较高,年龄普遍低于35岁;从能力上看,用电脑工作是必须的。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从最早的三个成长到了22个,小区也不再是‘居委会老母亲’了!”说到这里,杨兰静开心地笑了。
棚户区改造助力社区腾飞
随着城市的发展,棚户区改造问题被提上日程,沙坪村社区被列为兰州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为了尽快完成拆迁改造工作,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沙坪村的社区工作者率先搬出了三层办公楼,开始了七年的贷款办公,办公条件一下子恶化了!但是没有人抱怨,每天积极配合改造项目做大量的具体工作,因为大家都知道新沙坪村的社区改造后会变得更好!
2014年,沙坪村的社区工作者搬到了新的办公室,办公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新的领域,大人可以唱歌、跳舞、学习,孩子可以听讲座、制作模型飞机、种植多肉植物、练习咏春拳,老人可以在节日里八卦、互动……社区的新位置变得更加热闹!
服务社区居民,满足他们
2019年沙坪村社区已经有24个工人了!虽然人手增加了这么多,但杨局长感叹人手真的不够。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两三个人用,因为社区的“工作”太多了。本来,随着本地化管理的实施和企业社会职能的完全剥离,养老、医疗、计划生育、城管、安全、残疾等工作。都已经融入社区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一年至少活跃5次,而少年宫的青少年寒暑假活动一年超过20次!所以除了自己的事,大家都在负责几个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每天真的很忙!
杨兰静告诉记者,随着旧城改造的陆续完成,沙坪村社区的整体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环卫工人卫生特别及时,居民会自觉维护环境,再也看不到到处都是垃圾的现场,也看不到到处都是乱施工的情况!辖区变美了,居民精神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从1993年到2019年,我一直在社区工作。感觉社区工作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全面。”杨兰静说:“为了适应新的变化,我们必须细心、细心、真诚、细致。我们的每一位社区工作者都将根据自己的岗位,确保每一项工作都优质高效地完成,为社区居民服务好,让社区居民满意!”兰州日报新闻全媒体记者王雨轩文字/地图
标题:(本地)草场街街道砂坪村社区副主任杨兰静扎根社区26年见证城市巨变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