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收获梦想的平台
本篇文章874字,读完约2分钟
庆祝建国40周年,祖国强大了,强大了。翻新兰州变迁的历史,永传不朽功勋。
我是《兰州晚报》忠实的老读者,也是《晚报》的特约记者。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过去40年的导师和友谊。
1982年1月,被武威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站送回兰州。领导让我去文艺部戏曲组工作,偶尔看到《兰州报》,以其丰富多彩的版面吸引了我。特别是《兰苑》的副刊,有《甘肃人》、《金城舞台》、《谈影视剧》、《艺术海采珍珠》、《历史海采贝壳》、《知识走廊》、《观众的话》等栏目,非常新颖独特。从那以后,他们开始自费订阅了几十年。从事戏曲的播音、宣传工作后,有了欣赏戏曲表演、阅读戏曲理论书刊、与戏曲艺术家密切接触的便利条件,开始尝试做一些戏曲评论和宣传。1982年7月,青海省西宁市秦腔剧团来兰州演出,我写了一篇评论:《师从他人,乘人之危,看张新堂西宁市秦腔剧团的演出》,很快就送到了报社,在《兰州日报》上发表了。后来又先后发表了《精致、典雅、洒脱——看唱的普剧》、《素雅、活泼、滑稽——评安秦腔团的表演》、《爱情与生活的新探索——秦腔现代戏曲简论》、《沈与活红娘》等批评文章,也受到当时部分读者朋友的好评。
说实话,兰州晚报确实是我的导师。通过这个媒体平台,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的地方,也增长了我的知识面,拓宽了我的学术研究视野,不断释放我的创作激情和才华。后来在报社有关领导和部分读者朋友的建议和建议下,撰写并发表了《论戏曲的四大功能和五种方法》等文章,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多年来在《兰州晚报》发表文章150多篇,被评为优秀通讯员。还获赠了一块进口手表,一直让我兴奋不已。
1987年8月,《晚报》编辑出版了《兰州风情》一书,其中收录了我的文章《兰州早期昆凌美兰》。非常感谢《晚报》编辑部的黄英寿、程兆生、齐、高平、李健吾、、蒲广平等领导和编辑记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关心、引导和热心的帮助,我才能在奋斗中不断领悟人生的真谛。
值此《晚报》创刊40周年之际,衷心祝贺《兰州晚报》:快乐的容颜会随之而来,每一天都是新的。推陈出新,越做越好,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晚报。
□王雪秀
标题:(本地)收获梦想的平台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