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让黄河之美传得更远
本篇文章870字,读完约2分钟
好的作品是让人欣赏的。去年11月启动的全国书法艺术摄影影像与文学大赛,现在已经进入“云展”阶段。《晚报》报道的话是:全国各地的网民可以通过电脑观看《诗与远方》,可以通过手机随时品味“兰州味”。
传统的展览和参观模式是公众熟悉的,强调仪式和场景,但受众相对狭窄。今年受突发疫情影响,很多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影响。于是,“云展”这种形式流行起来,公众不用出门就能享受到更多的艺术体验。艺术还在,但有思想的转变,有新的生活方式。
早在1947年,法国评论家安德烈·马尔罗就提出了“假想博物馆”的概念,即艺术品不需要在实体博物馆展出。取而代之的是,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在自己想象的博物馆里展出艺术作品。当然,安德烈·马尔罗无法想象的是互联网技术,它让“想象中的博物馆”拥有了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比如方便安全突出,服务不封闭,展会不封闭,精彩产品不打折,成为大众文化产品。可以说,面对大众的需求和数字网络、媒体传播等技术的不断赋能,“云展”将充分发挥优势,迎来变革。比如今年“五一”假期,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和“假日云考古”活动以“在线会议+直播”的形式举行。在众多媒体平台的支持下,话题阅读量达到2.35亿,直播量达到2800万。组长的报告、专家的提问、网友的互动、媒体的关注,呈现了全民参与的文化遗产“云共享”的盛况,也展现了文化遗产“云展示”的发展前景。另外,“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气,还有文化创意衍生品的销售。据《新文化创新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阿里平台上20多家官方博物馆店铺已有1000多万消费者成为粉丝,“90后”占比几乎超过50%。在互联网的介入和协助下,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更受青睐。
可以说,本报推出的“云展”实际上是“互联网+”模式的具体体现,摆脱了时间空的限制,扩大了增量,实现了生产传播反馈的全链互动,充分满足了大众需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多层次传播。“互联网+”让黄河之美传播得更广、更多元化、更快捷。
好了,现在让我们走进云层,看看黄河有多美。
马骁飞刀
标题:(本地)让黄河之美传得更远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兰州日报网致力于为网友提供兰州最新的资讯,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兰州日报网将予以删除。